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起点,从学生的写作实际需要出发,作文指导课既要有的放矢,还要轻松活泼。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课代表先收集全班学生在描写人物时的常见问题, 把所有的问题整理在本子上,交给老师。以供老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后设计教学流程。二是用心仔细观察和回忆自己身边熟悉的老师或者同学,准确把握他们某一方面的特点,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一个片段“猜猜他(她)是谁”。以备上课伊始进行人物猜谜游戏用。
1.激趣导入。
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笑话:古代一个县官贴告示抓小偷。告示上是这样写的:个子不高也不矮,身材不胖也不瘦,脸呢不黑也不白,眼睛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宽也不窄。请问同学们,这个小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述能抓到小偷吗?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抓住特点的必要性。然后同学们进行课前准备的“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活动。每一组选出一位代表大声朗读自己所写人物描写片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记录,准备评议:其中写的是谁?抓住了这个人的什么特征?还可以怎样改进?教师倾听同学们的评议, 随即板书其中提到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关键词语。
2.看漫画,抓住外貌特征。
依次在大屏幕上出示鲁迅和爱因斯坦的照片和肖像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分别依次用完整的一段话描述鲁迅和爱因斯坦照片上的肖像特征,再把两组照片和漫画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从中受到的写作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根据发言,对应板书,总结关于人物特点的几个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指导学生通过漫画体会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妙处。
3.讲故事,强化抓住特征的妙处。
教师(或学生)讲述有关抓住人物特点描写的故事。
示例: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像活了似的,跃然纸上。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一下就说出了裴楷的名字。
讲述后,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三根毫毛的添加,真的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吗?从这个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写作启发。
教师总结,强化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妙处。
4.赏名作,提炼写人物抓住特点的方法。
出示任务:回忆学过的课文当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从文中找出一些值得学习的描写方法,仔细揣摩,从中获得启发。教师提供精彩片段并点拨。
(1)外貌描写见精神。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拨: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情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只有抓住人物个性特征,写好外貌,把人物写 真、写活,才能以貌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
(2)动作描写见个性。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拨:运用动作描写,把寿镜吾先生读书入神的样子写得跃然纸上。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要在动态描写中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一个行为动作的描写,就可能使人物有个性,动作描写要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写得具体、生动,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语言描写听心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点拨:言为心声,要联系全文理解这位母亲的心声。母亲明知自己肝癌晚期将不久人世,但她希望儿子能够在她的鼓励下“好好活”。这里的描写体现出母亲的坚忍顽强。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人物有代表性的话语,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此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把握语言个性,避免众口同腔。
(4)心理描写悟感受。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里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点拨: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海伦·凯勒由于看不见,内心产生的焦躁不安。这样的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表达内心感受。
5.学以致用,修改完善写作片段。
重新修改自己课前写作的“猜猜他(她)是谁”人物描写片段。
第三单元写作163
提示:
(1)人物特征描写是否突出,让人一看就能猜出写的是谁。
(2)是否选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要素。
(3)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是否准确、精练,描写是否生动、幽默。
6.大写作,扩段成篇。
以课堂修改完善的片段为基础,自拟题目,将其扩展成一篇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