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但孔子的思想和影响一直延续下来,可以在课上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成语或者格言,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由学生先默读“预习”的两段文字和注释①的内容,然后交流从默读中获得有关孔子及《论语》的相关信息。之后教师再做必要的补充。或者由教师直接简介“孔子”和《论语》进行导入。
  2.学习前三章。
  逐句解决语言疑难,了解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跟读并标注自己的生字读音。
  (2)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教师巡视聆听,纠正误读字音。如:论(lún) 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等。
  (3) 由学生领读两遍课文,之后,进行默读,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并提出来,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逐章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师集中点拨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现象。如:
  ①重点实词。
  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愉快。
  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不惑: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逾,越过,超过。矩,法度。
  ②省略句。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4) 以诵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朗读指导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处理好停顿,控制好节奏,把握好重读和轻读;注意语速和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可以先朗读,看句中的停顿是否正确,再指导学生读准停顿和轻重音。
  (5)提炼每一章所写的内容,联系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理解每一章所写的内容。
  第一章中,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的态度, 属于个人修养方面。设问:按时复习为什么会很快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不要生气?
  第二章讨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设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让学生理清这三句的逻辑关系: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 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设问: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至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可见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 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很实用。
  (6)背诵并默写课文的前三章。学生在默写中如有错误,对照原文进行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第二课时
  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继续学习第四章到第八章,逐句解决语言疑难,理解内容。
  1.教师集中点拨需要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如:
  (1)重点实词。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2)重点虚词。
  学而不思则罔:而,连词,表转折,翻译成“却、但”。则,连词,翻译成“就、便”。
  2.提炼每一章所写的内容,联系具体的事例理解每一章所写的内容。
  第四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设问:“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因此“温故”是“知 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第五章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设问: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方法的?你是否做到了“学习”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设问:颜回作为君子形象,经历怎样的考验?如何理解颜回“不改其乐”? 第七章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兴趣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设问:结合第六章的理解谈谈,富贵与仁义之间该如何抉择?
  3.背诵、默写第四章至第八章。
第三课时
  1.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继续学习第九章到第十二章,逐句解决语言疑难,理解内容。教师集中点拨需要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如:
  (1)重点实词。
  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考虑当前的事。
  (2)重点虚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代词,翻译成“他们”。而,连词,表示顺接,翻译成“就”。之,代词,代指“善者”。
  (3)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检查一词多义的积累。
  ①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
  ②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成为,做)
  ③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3.联系具体的事例理解每一章所写的内容
  第九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设问:怎样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十章的讲珍惜时间。设问:“逝者”都指什么?我们该对其持怎样的态度?
  第十一章讲个人的思想志向。设问: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二章讲教育方法。设问:如何理解“仁在其中矣”?
  4. 再通读课文,根据每一章所写的内容,从“关于学习”“关于品德修养”两方面进行归类积累。学习: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⑤传不习乎?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品德修养: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⑥博学而笃志……
  5.布置作业。
  (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2)结合自身,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