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中考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复习题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2012中考语文短文阅读方法技巧汇总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