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伤仲永》教学设计(预案)


知识目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文中的故事。
情感目标: 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够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结出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实。今天老师将会送给每位同学一颗,请大家谈谈你们得到它之后准备怎么做呢?
··· ···
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很高兴打架能有这样的认识,说得这么好!今天,老师还将带大家去看另外一颗关于“种子”的故事,那颗种子名叫“方仲永”,我们看看他的故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1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   《泊船瓜洲》、《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多看一些好文章,诗歌,遇到自己喜欢的片段不妨背下来,久而久之,我们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
三、诵读练习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断句,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及时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3、学生展示朗读。
4、学生评价。
5、教师点拨(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写在纸上。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问题讨论:①、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那些词或句子表现了这些阶段的特点?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4、重点字词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5、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我们读书就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学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②、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天才出于勤奋)
(悲剧啊!由一个天才沦为常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
五、问题探讨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情形?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问题答案。
(我们读书就要善于动脑,学会归类总结,只要同学们能做学习的有心人,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六、课外延伸
(一个人不管他的天资有多好,离开了良好的后天教育,后天的学习,都将一事无成。我们已经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在告诉我们后天教育有多重要。方仲永的事例也足以让我们惊醒,可作者还怕不够,还要煞费苦心的拿我们常人的资质和方仲永的资质作比较,得出你不接受后天教育,那么你连方仲永的结局都不如的结论。多么触目惊心,我们能不接受教育吗?!)
老师这里有两段视频“演讲帝”杨心龙《盛赞奥巴马访华》和奥运会开幕式林妙可《歌唱祖国》的图文资料,,请同学们结合两个案例,以“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口述:最近网上疯传林妙可辍学拍戏,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如果林妙可先完成学业,再去拍戏会怎么样?
借这个机会,请大家写条格言来劝劝林妙可吧!(天才就是··· ···)
七、小结本课
到这里,大家觉得怎样才能够让手中的种子发挥它的价值呢?
好,那同学们回去之后就把手中的种子种下去,让种子陪伴我们成长。有种子老师想到了你们,你们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是珍贵的种子,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吸取方仲永的教训,珍惜学习时光,相信你们会和手中的种子一样,在经历过风雨的磨练之后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结出世界上最美丽的果实。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