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 、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目标1、2
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等级: 组长签字:
1、朗读课文,记录下自己的问题与发现
我的问题:
我的发现:
2、分组比赛查字典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涎( )水 揩( ) 尴尬( ) 凹凼( ) 筹( )划
黏( )性 镶嵌( ) 蹿( )上 掺( )上 胯( )骨
糟糕( ) 撬( ) 倔强( ) 门槛( ) 茬( )硌( )
3、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91年调南 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 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 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 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 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 秀文学奖。
二、分组学习,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在小组内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三、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建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二课时
四、课文内容概括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要求简洁精炼。
五、合作探究
1、父亲为了造台阶,为了有地位,受人尊重,辛苦大半辈子,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小组讨论,并以“父亲是一个__的人,从__可以看出来。”
2、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
异:
六、拓展延伸
既然父亲身上有那么多好的品质,那么文中“我”又是怀着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去写父亲的呢?(补充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80年代,当时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身上具有中国有最优秀的品质,而他们身上却承受着最沉重的生活压力。)
《台阶》导学案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19:26
一、学习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 、掌握基础知识:
读熟课文,划出词语,并识记下列字词:
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 揩( ) 嘎( )
筹( )划黏( )尴尬( )撬( )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四、探究人物形象:
提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五、细节探究:
1、文中那些地方描写老屋的三级台阶?每一处描写的作用是?
2、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3、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4、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5、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6、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7、第30段的含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