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谈话法,讨论法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父亲》,营造气氛,感悟父亲的艰辛。"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2.解题 及作者简介
    1、解题:《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3.朗读训练
 1、看散文《背影》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4.赏析课文
   1、 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3、文中共写了几次流泪?分析其感情!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教学活动5   
    总结主旨及布置作业
        1、 总结主旨
        2、 布置作业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教后反思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千般关爱、万般呵护。他们生活在如此环境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