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与多年的教学生涯相伴的是我的读书生涯。从古典到现代,从散文到诗歌,从文学到哲学……不敢说读了很多,但是断断续续的却总是在读着,在阅读的同时有时心下还有窃喜,我终究没有沦落入只读网络小说的队伍中去。
然而,这种自喜在一堂课上因为一个学生的一个问题而烟云般四下消散。
2016年七年级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部分调整,进行了改版。在一堂品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课上,在与学生共同整理归纳了学习重点之后,依照习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一脸认真的问:“老师,为什么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呢?”我很想给出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答案,但是,这里涉及的知识太广泛了,当年中学学习的那点地理知识我早就记得模模糊糊。何况,这个问题在语文教学上既不涉及语言学习也不关乎思想内涵的挖掘,实话说,当时我并不觉得这应该是属于语文课堂要研究的问题。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被这个问题吸引了,已经忍不住自发开始了热闹的讨论。虽说还有些犹豫,我也只好顺势而为,让学生们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
孩子们热烈讨论、争论了一会儿后,提出了好几种可能。有的说,是因为树上的树枝把雪遮挡住了;有的说,是因为风吹的薄厚不均了;有的说是因为阳光晒的,把有些地方的雪晒融化了,所以那里就薄,有的地方没有阳光,雪还残留着,所以看着雪厚点。孩子们听了这么多的可能之后,却都不敢说哪一个一定是合理的,慢慢他们安静了下来,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他们信任的眼神,我的心里是多么的焦急而又惭愧,在本专业之外的知识领域内,我是一个多么无知的人!
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分析、想象能力之后,我不甚确定的说:“是不是也和地形有关?迎风的坡面雪就会厚些?”其实,具体怎样的地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并不能说得清楚明白,但是,我这不确定的、含糊的回答,却得到了孩子们信服的点头反应和崇拜的目光。可是,天知道,我这时是多么的惭愧,哦,我除了专业之外少得可怜的其他知识!
不过,这堂课结束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一种乐趣。那种和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和学生一起沉浸于探求事理的乐趣让我的心似乎和孩子们一样又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又因为这样的体验使心灵似乎年轻了起来。除去教师仿佛无所不知的神圣光环,走下高高在上的教坛神龛看起来并不那么难。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一个问题又产生了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学生的探究也是自发自觉的,这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让我体验到了教育的快乐。
于此同时,我也更深的体会到身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尴尬。在课本精彩纷呈的文章中,里面有很多学识渊博的作家作品,一篇小小的文章中可能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这时,我们所掌握的那点知识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孩子对知识的好奇是一种天性,他们会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甚至超出语文教学的范围,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个困惑,我们是应该固守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范畴,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引导,规避开一些问题,还是顺势而为,和学生一起探求这些知识,做一个能保持孩子探究知识热情的教师?
我的教育幸福来自于课程改革,相信,未来,我的教育困惑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