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 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
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准备:
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课题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可是,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1.准确。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下面句子表达准确吗?
她妈妈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妈妈是裁缝,她妈妈是顾客。)
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医生,他父亲是病人)
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三所学校的领导,学校的三个领导)
2.连贯。前后句子再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如: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妨碍理解。应该调整为: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三、交流作文片段,讨论修改。
课前我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拿出来,小组交流,互评,修
改。推荐优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讲写景状物的片段扩写成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颜色等。
2. 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 》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佳作欣赏:
奶奶的芦荟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二(三)班 尹明皓
奶奶是个很爱养花的人,她常常一边参考着花圃书,一边精心地修剪花朵。我相信她养过的花一定不下数十种。瞧,桌上那一小盘用来泡茶的茉莉花就是奶奶的劳动成果。可在阳台上,唯有那么一盆芦荟疯狂地生长着,不受约束,一丛一丛被奶奶养得胖乎乎、水灵灵的叶片从盆中跃出,铺满附近的一大片窗台,舒适地在阳光下享受。这盆芦荟是我送给奶奶的,当初只有那么一小枝,没想到现在如此茁壮。
记得我在四岁那年,从妈妈同事手中得到一小枝芦荟,它看上去那么脆弱、渺小,就像当时一个月要跑四五趟医院的我。为了芦荟能够茁壮成长,我将它送到奶奶那里。
奶奶养花的技艺再怎么高,那些花草终归都是要枯死的。可不知什么原因,那棵芦荟一直生长到今天,变得如此高大。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芦荟的不屈和坚强,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奶奶的悉心照料。可要说奶奶悉心照料芦荟也不太对,真正养得好的芦荟是矮胖健壮的,这需要主人及时修剪,但我从未看到芦荟被奶奶夺走一片枝叶。电视上常播放一些以芦荟为主料的菜肴,看得我眼馋了,就央求奶奶从那棵“疯狂”的芦荟上拔几片肥厚多汁的叶子做菜。望着小孙子圆乎乎的脸,奶奶每次都是满口答应,可菜里从未出现过一粒芦荟,哪怕只充当一下调味品。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不修剪芦荟的枝叶,奶奶的回答是“不忍心”。可为什么在整阳台的花草树木中,偏偏对这棵不算精贵的芦荟“不忍心”,我一直想不明白。
这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看望爷爷奶奶,无意间看到那盆芦荟。它在阳台上的面积似乎又大了一圈。刚想向妈妈赞扬一下芦荟顽强的生命力,妈妈就说话了:“看那盆芦荟,自从你把它送给奶奶,她就一直不舍得修剪。奶奶是把这盆芦荟当成你来养了,总觉得芦荟长得好了你身体就好。”
真想不到,这盆表面“疯狂”的芦荟竟充满着奶奶对我的爱。它也像我一样,在奶奶的哺育下成长,尽管这种哺育有一点溺爱。想起奶奶耐心地教我识字,月月给我包最爱吃的饺子,还有如今看着长高的我笑个不停,我那被考试压得冷冰冰的心再次温暖起来,就好像奶奶又在我胸口放上了热呼呼的暖水袋。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