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一节录像课,因现带七年级,所以我需要找八年级的同事借班讲八年级的课文,同事说正好讲到那一课了,我随时用都方便。又因备课时间紧张,直到讲课前一天,我才和她说定用哪班那节。我把预习作业发给她,她说恰好下午有辅导早上有早读,让学生预习好读透课文,而另外一个班就没有时间交代了,我说没事,试讲的时候越挫败越好,什么状况都出来才更好,试讲追求的不就是这效果!
第二天试讲第一次,上午第五节课,还是没预习的那个班,饥肠辘辘的学生们理思路非常顺畅,恍然间我觉得同事说错了,这孩子们怎么看也不像没预习啊!帮我听的另一个同事也说,很顺畅啊,没有正式接触说明文的孩子能通过短短几分钟的默读把思路很清晰的理好,不容易哦。自然问题也不少,我下午再完善一些我认为不适当的细节,下午第五节去另一个预习很充分的班级再试讲,更出乎预料,分明就是一头雾水,这哪里像是预习过啊!——基本同课同构,结果真令人费解呀。
第三天该录课了,另找了一位老姐推荐的班,班级整体成绩很好,老姐早就安排了预习,为了简单认识一下学生,我那天清早还是去她班上了早读,热心的班主任告诉我放心吧,孩子们都预习了,一定会顺顺利利。
开始上课了,理思路阶段,竟没有人敢举手发表意见?什么情况?我巡视再看,哦,过度预习啦!孩子们不少在树上写得密密麻麻,参考书上的话照搬过来,完美得缺乏思维过程,我心中暗自叫苦,拽啊拽啊!度过简单问题那个艰难时期,到了深入分析阶段,学生基础好一些,优势瞬间就体现出来,姑且算是顺顺当当下来了。
细心思索,都在情理之中。真切理解了备课备学情应该具体到一个班的学生的学情,即便是一个老师教的两个平行班的思维特点也会有差别,理性思维见长的自然擅长分析概括,形象思维突出的优于情感体验实属正常。而对于整体成绩比较好的班级,更是需要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调整教学思路呵!
同课同构,异班异果。简单梳理,聊作纪念。
市第七十七中学 朱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