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播放图片):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同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经常是充溢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你们就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不时生长,走过了童年,步入了青年,你们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随同着声声呼唤的确是灭绝人性的枪声。从战争中传出来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把我们带入到二战严酷的战场中,让我们面对曾机曾经发生的惨剧,你会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考虑。让我们聆听二战中学生们发出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一声声呼唤吧。
板书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五课,请一位同学介绍作者。
学生:聂华苓,女,美籍华裔作家,湖北人,有作品《台湾轶事》等散文。
教师:请一位同学介绍本文的有关资料。
学生:这是作者1988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与纪念47年前德国纳粹在这座小城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的大屠杀的繁重历史之后写的一篇记叙性散文。
教师:题目有什么含义?
学生:这是在当地被杀害的300多个小朋友中的一个叫鲁比沙的六年级学生在临死之前几分钟写给他的家长遗言中的一句话。
教师: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运用怎样的感情?
学生:繁重、悲哀的感情。
教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的意境之中,同作者一起感受那段沉痛的历史吧。
(师放音乐,配乐朗读)
学生四个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你认为哪段最令你感动,读出来并说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略)。
教师:我们齐读最后的小字局部,真情的感受那些遇难者们留下的真情吧。师生齐读。
教师:大家研讨一下,作者在这篇文中要表达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对法西斯的仇恨。
学生:对死难者的怀念。
学生:作者在回顾历史,呼唤和平。
教师:是的作者正是要表达这样的主题,这在今天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那末让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样的主题的。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教师:怎样理解文中萨特所说的“记忆既是繁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繁重”是指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美丽”是指南斯拉夫的英勇。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的亲身感受,说说你对习题二中句子的理解。
教师:怎样理解第1小题?
学生:第1小题:渲染一种气氛。
教师:是什么样的气氛呢?
学生:是一种悲痛的气氛。
教师:怎样理解第2小题?
学生:“全是”标明他们是无辜的、对敌人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
教师:怎样理解第3小题?
学生:历史、实际是悲痛的,而南斯拉夫人民为纪念他们是美丽的。
教师:怎样理解第4小题。
学生:他反省自身国家的侵略罪行,认识深,他是替上一代认罪。
教师:大家看一下第三题。日自己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反思的深刻么?
学生:替自身辩白,反思的不深刻。
教师:我们再齐读一下“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教师:“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不是你的愿望,是不是大家的愿望,是不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愿望,是不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
学生:是!
教师:是的,在当今和平的年代中,我们仍然要反对战争,呼唤和平。让我们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说……”来说一句你想对自身家长说的真心话。如: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我会努力的工作来报答你们。
学生(略)。
教师:大家一起大声说,说出自身的真心话。
学生(略)。
教师:用半分钟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学生课堂交流,略。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二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什么?
生齐:《亲爱的爸爸妈妈》
师:作者是谁?
生:聂华苓。
师: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题,谁还记得?
生1:回顾历史,面对实际,呼唤和平。
师:非常好。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作者参与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局部。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局部,第一局部写了作家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局部。
请男同学齐读第二局部,其中引用的诗句由女同学来读。
生读课文。
师:第二局部记述了作家参与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的情况。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这一局面的高度概括。请找出来。
生2:人,是健忘的。
师:哦,那既然“人,是健忘的”,南斯拉夫人民为什么还要年年搞纪念活动呢?这些纪念活动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3:“历史,实际,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痛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师:很好,这句话在整个第二局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心句。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历史与实际,悲痛与美丽,真实与荒谬,这是三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怎么能统一于一体,该如何理解?
生4:历史是指南斯拉夫人民惨遭杀害的事件已经是历史了;实际是指眼前的纪念活动。二者此刻融合了。
生5:悲痛是指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很悲痛;美丽是指……
师: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肯定是悲痛的,但这种悲痛最主要的是来自于什么?
生6:悲痛是因为历史上的凄惨事件。
师:对,严酷的历史令人悲痛,美丽则表示在不计其数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是美丽的。悲痛与美丽融合在一起了。真实与荒谬怎么理解?
生7: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
师:是吗?历史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今天的纪念活动难道不真实吗?无论历史上的罪行,还是今天的纪念活动,都是真实的。绝不能认为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那么,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究竟什么是荒谬的呢?
生缄默。
师:这一历史事件中最荒谬的因素在于纳粹杀害了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包括300名儿童。无辜而惨遭杀害,这是最荒谬的!
师:作者引用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8:表达小朋友们不久以后就被杀害了。
师:你说的不错,但这一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生9:表达“小朋友们对未来的神往,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
师:非常好,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实作者在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作者用这些诗句表达小朋友们对未来的神往,对生命的喜悦,作者越是歌颂小朋友的可爱和希望,越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师:塞尔维亚人用这样的纪念活动来表达什么?
生10: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痛,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希望世间消灭战争,永远和平。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生11:南京大屠杀。
师:两个历史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作者最后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不能忘记的是什么?
生12: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教训。
师:说得非常好。人,再健忘,也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干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师:文章第二局部以回顾历史为主,而第三局部则过渡到面向实际。我们先来读一下这局部内容。
师指定数名学生朗读。
师:这局部有一句话标明了由历史到实际的过渡,谁注意到了?
生踊跃举手。
生13:历史是繁重的。实际呢?
师:不错,正是这句话。文章第三局部写作家们参与座谈会的情景。来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多位作家应邀参与了1988年南斯拉夫人民纪念克拉库耶伐次事件的活动,作家们围绕“放逐与文学”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文中写了几国作家的发言?
生有说3国的,有说4国的。
讨论后明确:4国。美国、中国、西德、日本。
师:写美国作家安格尔时,作者引用了他的一行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如何理解这句诗?
生14:黑色是人们为了纪念死者,说明死的人很多。
师:思路非常好。“这儿”指哪?
生15:南斯拉夫。
师:不够准确。再想想。
生16:克拉库耶伐次。
师:对,是指发生过灾难的小城。黑色往往和什么有联系?
生17:死亡、悲痛、痛苦。
师:对。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诗人是说,视线里满是人们为纪念死者而穿的黑衣或者戴的黑纱,所以显得明亮,而且是太明亮。就是明亮到有些刺目的程度。诗人对南斯拉夫人民怀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18:今天我对南斯拉夫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示的感情,完全理解。
师:对,美国作家对南斯拉夫人们充溢了理解与同情。我们再来看西德作家明赫白的表示如何?
请同学齐读第27自然段。
生19:认错了。
师:对,西德作家是供认错误了。但这种认错不同于我们同学犯了一个小错误之后的认错。你用的词语还不够准确。程度不够。谁再换个词?
生20:忏悔了。
师:对,这个词就准确了。而且应该说这是一种真诚的忏悔。为什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位西德作家亲手杀死了那些小朋友?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小朋友”?
生21:因为他是西德的作家,正是他的国家的人当年杀害了那些无辜的小朋友。
师:对,所以我们说他是真诚的忏悔,他是为自身的国家和民族所犯的错误在做忏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他说“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为什么?
生22:因为他是一个西德人,历史上西德人制造了南斯拉夫人们的惨案。他是杀人者的国家的人,而其他作家很多是受害者的国家的人。
师:对,按常理来说,这两个国家的人是不会坐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战争的年代里。而现在,西德作家和南斯拉夫作家坐到了一起,所以,明赫白为此而感激。我们再来看看
日自己的表示吧。请一位同学朗读日自己的发言。
师:南京大屠杀是历史的事实,日自己在这里也供认了,但我们知道,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供认这一事实,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日自己说“我们也有原子弹”,这是怎么回事?
生23:二战期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结果,美国就向日本投放了两枚原子弹,一枚在广岛,一枚在长崎,太平洋战争正式迸发了。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对历史了解得很多。所以说,日自己民虽然也是受害者,但日本政府对率先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同属于法西斯阵营。但日自己和德国人今天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师:假如说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那么,日自己这算什么?
生24:狡辩。
师:太好了。你用的词非常恰当。上节课六班同学用的词语是“辩护”。我认为不太准确。因为“辩护”一词是个中性词,可以是为好的事情而做解释。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显然不够明确。这里,我们必需说,日自己是一种狡辩,而且是自私的狡辩。
师: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对西德人和日自己的称谓不同。他称“西德人”为“作家”,却称“日自己”为“日自己”,为什么?
师:参与座谈会的这些人,身份都是作家,西德人是作家,日自己也是作家,他肯定不是个扫地的。(众生笑)那为什么作者称“西德人”为“作家”,却称“日自己”为“日自己”呢?作者是有意而为之的,不同的称谓表达了他的爱憎感情。表示了他对西德作家的尊敬和对日自己的鄙夷。
师:西德作家和日自己的发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细节。“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什么?
生25: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原谅了西德作家。
生26:作家们对西德人的尊敬。
生27:人们同情并支持西德作家。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再深入想一想,这也标明了人们对日自己的什么态度?
生28:对日自己的轻视。
生29:作家们对日自己的讨厌。
师:非常对,充沛表达了作家们对那个日自己的反感和他的孤立。许多人和明赫白握手,却没有人答理那个日自己。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场悲剧中最感人的局部──小朋友们在最后的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
生齐读第四局部。
师:人们临死之前留下的话应该叫什么?
生:遗言。
师:这些遗言中,有一句跟这篇文章的题目有关,是哪一句?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
师:有一句表示了这一事件的性质,是哪一句?
生30:“永别了美莎……”
师:再想想,还有没有更贴切的?
生31:“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师:对。还有一句,表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是哪一句?
生32:“小朋友们为父报仇”。
师:可以说这些临死的人用自身英勇的行动为小朋友们上了最后一课,就如同那位英勇不屈的南斯拉夫教师一样。他们用自身的悲剧向世界昭示了“世上再也不要有战争和屠杀了”,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作业是整理本课字词。
师: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我2004年9月23日上的一节常规教学课。当时恰逢何平校长来八年五班检查听课。我就依照教学计划上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
这节课在整体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发言踊跃,发言次数和发言人数都比较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境界,平等的对话是前提。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必需鼓励小朋友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时,情感的体验就很容易实现了,方法能力的培养也尽可以贯穿其中。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后反思
在我们周围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教书瞎了一只眼睛,教语文又瞎了一只眼睛。”而昨天,通过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光碟,我心中不由要说,这句话应该改一改了:“教书让我们多了一只眼睛,教语文让我们多了无数只眼睛。”由此可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是多么地幸福,新课程改革带给带给语文教学的冲击,碰撞是无可比拟的,下面让我具体谈谈看《亲爱的爸爸妈妈》光碟后的反思。
一、本节课教师上得一清如水
本节课教师课堂简明扼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心中一清二楚,课堂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三点:一、出现资料;二、文章的主题;三、质疑。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线索分明,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轨迹清楚,轮廓分明。思路清晰是教课的基本要求,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听起来心中才明白,才有可能积极参与课堂,才有可能积极考虑。
二、本课教师充沛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本节课,教师可以说是充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对本文主题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发言、论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深深地进入了本课的意境,假如没有思维,学生能谈出那么精辟的言语吗?更精彩的是课堂后期,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交流--论说,可以看出有充沛的考虑,才可能质疑;有考虑,才会论说。可见本节课充沛做到这些。
三、本节课教师解放,充沛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
本节课,让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感到欣慰的是,语文课再也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放手让学生自身去做,相信他们,给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而让语文老师从滔滔不绝的讲课中解放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上充沛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今天,通过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做一名语文教师真幸福。教室里,有那么多种生机勃勃的笑脸;有那么多张嘴巴向我们讲述着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动听的故事;有那么多颗诚挚的心带领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走近世界,亲近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着快乐、幸福、痛苦、悲伤的人生杂味。
做一名语文教师,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