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阶》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李宽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那深沉的父爱;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和其意义。
【教学方法】
  析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一幅“台阶”的图片,展开想象,引入新课。
二、传授新课
  1、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师:简略概述故事内容(提示:谁 干什么?)
    师:故事中的父亲有一个怎样的强烈愿望?
    生:略
    师:父亲为何会有这样的愿望?
    生: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父亲发出感叹:“我家的台阶低!”
    (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
    生:略
    师:自从父亲有了这个愿望,他是如何行动的?
    生:“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
    师:分析本句,体会动词的妙用,感受父亲的好品质。
    生:(讨论)
  2、品析句子,领悟内涵:
    师:小说对父亲的刻画是非常细致、生动的,除了语言与动作描写,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生:略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句子。
    (品析描写父亲的几个典型句子,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讨论解答,进一步体会父亲身上折射出的中国农民所特有的品质。)
    生:(读、写、讨论)
  3、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师:父亲是千百万中国农民的代表,请试着概括父亲的形象。
    生:(讨论)
    师:父亲是这样一个老实厚道、谦卑而又要强的农民,那么你认为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吗?若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借用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生:a、实现自我价值
      b、追求人生目标
      c、为了子孙后代
      ……
    师:我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台阶》却讴歌了一位老实厚道、谦卑而又不甘人后、劳累一生的慈父,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对父亲的赞美。
    生:a、诗歌
      b、对联
      ……
    台阶板书: 父 爱
《台阶》课堂实录二
师:同学们都知道,能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当代作家很有限,假设这位作家恰好是我们嘉兴人,你会怎么想?
  生:非常自豪,了不起。
  师:假设这位作家今天来到到了我们中间,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是吗?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台阶》作者──李森祥老师的到来。
  师:课前我们已经自由阅读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哪个画面你印象最深?
  生:父亲洗脚,洗出很多泥水,让我震撼。
  生:父亲把三块大青石背到家里。
  生:父亲腰闪了后,母亲给他治病。
  ……
  师: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就让我们跨上李森祥为我们搭的《台阶》,去感受细节的魅力。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做完作业后母亲的一句“早点休息”,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问询的眼光;细节是生病后同学送来的笔记。很多轰轰烈烈的事情最终会被记忆之海吞噬,但其中鲜活的、个性化的细节却像散落的鱼鳞,漂浮在海面上熠熠发光。今天就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铺陈在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来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身。
  师:文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示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何特点?
  老师先为大家做个示范:文中有一个细节老师印象很深,在第10段。当父亲决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这有用吗?
  生:有用。
  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罐(举起储蓄罐),里面放了一分、二分的纸币和硬币,是二十多年前的收藏,后来淡忘了,昨天拿出来数数,只有六块多,能有什么用?父亲放的也是小票,但多年后,父亲用他的执着而又踏实艰苦的奋斗,造起了九级台阶,这让我很震撼,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有毅力的,肯吃苦的,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分析。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请同学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重点研读第2、5、13、15、19、21、27、30段,看看父亲的形象是怎样在细节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学生合作探究后交流。
  生:21段。我从“尴尬”这词中,看出父亲的老实厚道。
  生:15段。我可以看出父亲的勤恳努力。
  生:我补充21段。从中还可以看出父亲老了,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生:19段。也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但很快乐。
  生:我补充19段。说明父亲锲而不舍,虽劳累但还去做,要做就做得最好,可以看出父亲很要强。
  生:13段。可以看出父亲始终没改变他的理想,目光中有着羡慕,也有着追求。
  生:30段。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但现在老了。
  师:父亲终于实现了自身的梦想。但父亲半晌都没有动,请体会一下父亲的心情。
  生:父亲老了,自认为没用了,不能再为家发明一切了。
  生:父亲有点自卑了,他失去了中年的气概,进入了老年时代,他再也没有力量为这个家做得更多。
  师:劳动是父亲的生命,他现在几乎已经不能劳动,他生命中的辉煌渐渐归于平淡,这时的父亲有些失落,迷茫,无奈。
  生:15段。草鞋堆得超越了台阶,看出父亲为了目标不懈努力,非常劳苦。
  师:能超越三级台阶的草鞋有多少?你想象得出吗?草鞋有人见过吗?
  生:没见过。
  师:(举起一双草鞋)这是昨天一个农民老伯伯,专门为我编的草鞋,我想请一位同学穿穿看,体会一下。这位害羞的女同学,你来试试看。
  师:我来帮你穿,鞋子脱掉,按理袜子也应该脱掉,父亲是没有袜子的。
  请走走看,先慢走几步,再跑跑看,体会一下,有点痛是吗?
  师:这可能就是父亲的草鞋,父亲天天衣着这草鞋,想象一下,父亲的脚会是怎么样的?
  生:脚上都是泥土。
  生:脚布满了裂痕。
  生:有老茧。
  生:有裂缝,有血。
  生:可能还有泡。
  生:可能还有脓。
  师:现在我们通过板书归纳一下: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三级台阶上的父亲,他是一位吃苦耐劳,老实肯干,而又低眉顺眼的父亲。但他用他的毅力,凭着他的要强、不甘心,努力地往上,攀上了九级台阶。那么,九级台阶上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好不容易爬上了九级台阶,可是他在这台阶上有些不自在,跟人打招呼也说错话了,为什么?
  生:我觉得父亲虽然坐上了九级台阶,但他还拥有一个普通劳动人民的本性,他虽然坐上九级台阶,在人家眼中地位升高了,但他还是原来的他。
  师:他仍然是原来的他,是那么质朴老实的一个人,所以他虽然人坐到了九级台阶上,可是他的心呢?可能还在三级台阶上。长期以来因为家里的经济地位不高,他的心里面,有一点点自卑。平时对乡邻仰视惯了,忽然有一天可以神气地俯视大家,不习惯,这就是九级台阶上的父亲。再看下去,故事还没有结束,九级台阶造好了,父亲却坐到了门槛上,这中间有着多少的失落、迷茫。
  三级台阶上与门槛上的父亲可以划等号吗?
  生:不可以。
  师:三级台阶、通往九级台阶、坐在九级台阶上、以和坐在门槛上的父亲各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因此这是一个非常丰满的父亲形象。用细节来刻画人物,通过细节把人物写活,李老师用《台阶》给我们做了示范。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细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实际上,细节也不只仅是细节,细节背后还藏着深深的感情,接下来我们体会一下,作者在父亲身上究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认为作者对父亲是一种关心、敬爱。
  师:还有呢?
  生:我觉得作者很孝顺。
  师:孝顺父亲,敬爱父亲。
  生:当作者看到父亲老去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心酸和无奈,他更想看到的是父亲健康的体魄和永恒的青春。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怜爱。
  师:包括在这些细节里面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敬爱,又有怜悯。
  师:我们通过这样的阅读,不只读懂了人物和作者,还要读出自身,要有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请想想看,假如这是你的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辛苦一辈子了,该享福了!
  师:我要是父亲,会很感动。
  生:父亲,您将是我永远的骄傲、自豪。
  生:你担负了整个家庭,现在该让我来承当你的责任。
  师:父亲的担子由儿子来挑,好。
  生:父亲你辛苦了,虽然你已经老了,但在我心中永远有着你年轻时候的辉煌和绚烂,父亲我永远爱你。
  师:父亲,在我心中你永远不老。
  师:我们的作家用心灵感受细节,并用它们发明了这么感人的作品,其实不只《台阶》是这样,我们所学过的很多课文都有感人的细节,记得《爸爸的花儿落了》吗?文章开头提到英子胸前别了一朵花去参与毕业典礼,这是一朵什么花?
  生:夹竹桃。
  师:在这细节中我感觉到的是父亲对孩子的绵绵爱意,孩子对父亲的牵挂。
  师:《最后一课》的结尾还记得吗?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使出全身力量写下两个字──法兰西万岁,这个细节感动着所有有爱国心的人。
  师:小说中的细节感人,生活中的细节同样打动人。比方每次买冰淇淋给孩子,她总让我咬第一口,那甜甜的滋味你给过你母亲吗?
  生:给过。
  师:生活中感动你的细节肯定很多,请你拿起笔,描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感人细节。请大家静心的回忆哦!
  (师来回巡视。)
  生:有一次上学时父亲为我推车,下大雨,摔了一跤,我流泪了,我现在借这个机会,想对我的爸爸说:“我爱你。”
  生:我想起我的爷爷,他没有什么地位,有一次,爷爷用哆嗦的双手从那件打了几个补丁的衣服里掏出了几颗糖,递了过来。他说:“孙女,这糖是供过菩萨的,吃了好。”就这简短的一句话,我觉得爷爷非常爱我,我感受到了他对我深深的感情,虽说我不大爱吃糖,但是我听了爷爷的话,感动地哭了。
  生:有一次,补习班结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可是在北风中,我看到了妈妈,她用她同样的冰冷的手捂住我的手不停地搓着,我用我迷离的双眼看着他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母亲所独有的爱,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的流露,我顿时觉得母亲是无可替代的。
  师:谁说我们这代小朋友不懂感情,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小细节,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我。
  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但是在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李老师用他的敏感和才情捕获了那么多细节,这些细节很平凡,但却让人耐久感动。所以今天这节课,我想启发大家的是,在今后的人生中多多关注细节,掌握细节,演绎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师:最后还有一个环节,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的同学,为李老师献上一份礼物,你们猜,这个礼物会是什么?
  生:一双草鞋。
  师:我们同学跟我想到一起了,昨天特意请那个老伯伯,做了两双草鞋,一双我要珍藏起来,一双我想送给我们的李森祥老师。
  (鼓掌。)
  师:李老师,这是我们的心意。
  (送草鞋。)
  师:接下来请同学利用这珍贵的机会向我们的李老师提问。
  生:李老师,你既然那么爱你的爸爸,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你爸爸的爱的呢?
  李:爱的方式当然有很多种,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年我都到他的坟前去坐一会儿,感觉就是在和父亲交流。当然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父亲当年这么努力,我现在主要靠写作来维生,我要像我父亲一样努力,好好地写作,我现在还是比较勤奋的,我一年写作量至少三五十万字,谢谢。
  生: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想起写这篇课文的?
  李:首先是素材的需要,写作首先肯定要写你自身身边最熟悉的人,或者最熟悉的生活,只有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生活,你才有可能掌握好,也才可能打动我们的读者。
  生:李老师,我想问一下,因为这篇文章非常感人,他几乎打动了我们全场的每一个人,我都想要哭了,我想问一下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自身的内心也是跟我们现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样的震动呢?有没有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呢?
  李:我认识很多的作家,可以这么说吧,作家都是比较敏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很多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一边写作一边流泪,我呢,情况有所不同,我的眼泪很珍贵,我很少流泪,或者说写作的时候很少流泪,谢谢。
  师: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就到这儿。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老师。(鼓掌)
  下课。
《台阶》课后反思
《台阶》一课是一篇新教材,自身读到它时,当时的震动远远比《背影》要大。细腻的文笔,质朴的叙述,近乎悲壮的人物刻画,辛酸、凄婉的氛围营造,深深地折服了我,当时就有一种要把这篇文章上好的强烈激动。如何教好呢?
  我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初拟了“教学流程”。
  1、一读课文,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你对父亲形象的感知。
  2、二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谈谈自身的鉴赏。
  3、三读课文,考虑如何理解父亲完成了自身一生的心愿却怅然若失?你对本文的主题如何理解?
  4、四读课文,联系自身的家庭谈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的主体是让学生自身去体验,自身在课堂上只是充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读采用默读,因为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每分钟读五○○个字以上,在这给他们记了时间,大都在七分钟左右,速度还能达到要求。但虽然文章叙述的事情简单而清晰,但很多学生被作者细腻的描写所蒙蔽,绕不开细节,所以大都概括得很繁琐。我不得不提示他们: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台阶。要求抓住文眼概括。所以在这里消耗了一些时间。在完成一读的第二个任务时倒有意外的收获。请到第一个学生,他的答案是:父亲是一个不甘人后、希望受人尊重、老实厚道、坚忍不拔、有志气、但自卑的人。基本已概括了父亲的所有特点。我以为答案过于完美,显然不善诱发讨论,正迟疑如何引导,有很多学生质疑:父亲没有“自卑”这一特点。我就顺势把这问题抛回给那学生,他以十九自然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没觉得他有地位。”为理由。同学们还不是很折服,我再把问题抛给大家,同学们再深入教材,越找越多,特别是二十一、二十七自然段,父亲的无所适从大家越品越有味,我们一起把自卑上升为谦卑。经过这一过程,大家对父亲的形象掌握一下子深入了许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二读中,要求学生先跳读,再细读,找到自身最感兴趣的或最有震动的细节谈谈自身的鉴赏。学生直感较好,找到了第五和第二十七自然段,都是较典型的片段。第五段多角度的描写,二十七自然段反复的渲染都很有可读性,我于是指导他们反复阅读,效果较好。但在一学生提到十九自然段时,我当时一震,但又有点茫然。与学生直言,这一细节描写的确颇有深意,但老师也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感(引用了刚才一学生的说法,所以大家都笑了),你能谈谈自身的高见吗?学生的回答是:雾写出了时间早,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我问大家对这样的赏析是否满意,同学们基本上都摇了摇头。于是我们又继续讨论,学生的回答还是较表层,如:写出了父亲因理想快要实现的兴奋之情。这个答案本已牵强和会,有的还依样画葫芦:文中父亲头上的小水珠凝结成大露珠的过程象征着父亲劳动的积累过程。这些答案是只能肯定其思维活跃的。在学生的反复商榷中,我也不由频频插话。后来我们较一致地认定:雾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烘托父亲形象──艰辛而又执着的作用。这在文中“艰难地挑着”这几个词中有所体现。当时我也提出另一种想法:雾是虚幻的,在这里也是否暗示父亲的兴奋会转瞬即逝呢?不过,没有时间详研就已经下课了。有时,教学准备是怎么也不会充沛的。
  三读,学生对前一个问题基天性理解,但主题的掌握就较难,本不应该讲,似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但终又忍不住,心想: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从认知到感悟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更高一级的鉴赏,才干拔高他们的视野。到此完全背叛了原先的教学设想,教师自身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更融入了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研讨,成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不知是老的教学思想作祟,还是自身的思想保守,我对新教改后的一种常见现象──教师对学生的所有回答一概赞赏有加一向不大以为然。知识性的不说,主观题的答案虽说大可不必拘泥于一种,但即便在看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时,也看到教师对学生一些毫无道理的回答不只不于指出,更不于否定。一般教师上课的应变能力自身有限,更可打着新教改的旗号对学生“唯唯诺诺”。固然,这似乎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遵循了文学鉴赏独创性特点。但文章赏析又岂是空穴来风,可以牵强和会。且赏析也有高下之分,教师恰中肯罄的评价,高瞻远瞩的观点对他们无疑更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当然并不是都讲,只是我们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四读后要求学生谈感受,我预想将会水到渠成,学生一定都会有话可说,但实际情况却不如预想的好,有些学生甚至说他们的家长都挺享福的,可能一则现在的生活条件愈来愈好,二则他们对家长肩上的责任感受不深。对家长的艰辛体会到的不多,有一个学生讲起家长为自身的升学苦苦挣扎、四处奔走,真实动人;还有一学生父亲是菜农,早出晚归,辛苦耕耘劳作,她的感受也是深切的。之中,我也谈起自身的一些情感体验,营造更为平等、融洽的畅谈气氛。可惜时间有限,有些刚被激发的灵感与激情在铃声中告断了。
  回顾《台阶》一文的教学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虽然学生思维活跃,感情投入,对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了较深的体验。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作品的赏析很多都是肤浅的、片面的。课后,我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所以又选了一篇较为感人的短文《与父同寝》与学生一起研读。课后,安排作业,以父亲或母亲为素材写作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并随后小组交流、互评,推荐上台全班交流,评出“最为感动人的父亲或母亲”。我希望藉此吧我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更加落实到位。
  到此,我自感在这一周营造了一个感悟亲情的高潮。真希望能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一下:小朋友是否比以前体贴、懂事了?如能这样,这段时间的教学就不只是教学上的收获,也算是对家长们的一种告慰吧!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