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⑵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保守文化。
   ⑶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 揣测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德育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学方法】
  自读和点拨相结合。本文是一篇自读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置一些考虑题指导学生自读。如有疑难,通过同桌之间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局部研讨,掌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测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保守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书文题)
  设计(二):
  屏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也许,屏风有一天会重新大放异彩?今天,我们一道“说‘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的图片,如插屏、围屏、山水屏、花鸟屏、人物屏等等。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教师提示一些需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教师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用自身的话给同学们介绍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就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身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三、学生精读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其特征,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身的话说明。
  3、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⑴ 全文可以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局部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和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局部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⑵ 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顿屏风的作用:
    ① 防止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
    ② 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
    ③ 可以挡风;
    ④ 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依照建造资料和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⑶ 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掌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流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发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掌握文章独特的行文特点,感受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并尝试理解这些诗句。
    明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2、教师提供杜牧《秋夕》全诗,请学生结合全诗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诗句。
    多媒体显示: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猜读,教师点拨。
    明确: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3、教师总结: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保守器具是相称的。
五、安排作业
  阅读《细菌也有益》,回答问题:
细菌也有益
   ①人们都喜欢用美妙的词句、动人的诗篇去赞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过细菌。一提起细菌,人们总会预感到一种不祥之意,因为它能污染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可是,谁又能想到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细菌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干看见。可是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细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食用的醋泡菜和我们饮用的红茶菌,都是用细菌制成的;还有农作物生长也离不开细菌。大家知道农作物要想长好,土壤必需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细菌来发挥作用的。
   ③关于土壤中细菌的作用,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在1克重的土壤中有1亿到几十亿个生物,其中大局部是细菌。土壤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料分解成植物所需的物质。另外,土壤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素,协助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是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它们能吞食养料分解成异物,使土壤板结。
   ④因此,我们要消灭有害细菌,确保有益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充沛发挥它对人类的作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菌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运用了       说明方法。
  2、本文主要说明了( )
   A、我们时时刻刻都跟细菌打交道
   
   B、有些细菌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是有益处的
   
   C、我们要消灭有害细菌
   
   D、人类开发利用细菌的前景
  3、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土壤细菌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作用?
  5、文章第①段写人们喜欢用美妙的词句、诗句赞美“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细菌”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逻辑顺序(因果)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2、B
  3、A(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抓住其主要特征“有益的一面”;②③详细介绍细菌的作用,重点说明土壤中细菌的作用;④总结上文,展望未来)
  4、①能把土壤中的养料分解成植物所需要的物质;②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素,帮植物抵抗病菌,促进生长。
  5、欲扬先抑、反衬、对比(三者均可)
  为下文说明“有的细菌是有益的”作铺垫。
1.jpg
《说"屏"》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保守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保守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布置】
  一课时。
【优秀教案】
  1、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身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导入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3、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安排学生考虑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考虑的问题)
  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
  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6、师:“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由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书法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7、学生继续深入体会,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语句。“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对屏 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那作者还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身的感情呢?
  8、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师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身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溢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10、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11、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身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可胜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12、总结:
    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安排作业(多媒体展示)
【教材分析】   《说“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一篇文章,该单元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特征来介绍事物,让学生接触多种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动身,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种类以和在建筑安顿上应注意的问题。文章条理清晰,语言平实又有散文的优美,表示了较高的美学情趣和审美品味,应启发学生体会。
 
【学生分析】
  本班镇上学生占较大比例,且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处置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考虑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面向全体,营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屏”的知识。
  2、能力目标:
   ⑴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⑵ 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古诗词在文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
    难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疑点: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课前准备
    学生:做好充沛预习,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师:准备挂图、小黑板和授课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看一幅画(出示挂图)。图上画着什么呢?(学生回答:屏)对,屏。可它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它自身起着挡风或缓冲视线的作用,却又能发生似隔非隔、雾里看花的艺术美。因为这,它曾经触发了古代许多诗人的幽幽情思。那么,“屏”是什么东西呢?大家见过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说“屏”》,了解有关“屏”的知识。
  板书课题:说“屏”
 
二、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对课文有所感悟。因此,我现在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
    感悟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
  2、默读课文,并考虑问题: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屏”的知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从作者介绍有关“屏”的知识来看,他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也可以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补充,教师点拨,最后归纳板书)
    板书:
 屏的功能
  屏 屏的种类 推陈出新
    屏的设置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说明文的学习,除了抓住事物的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生动的语言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贴切地认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2、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组,学生考虑并体味:
   ⑴ 课文第二段中例举了小时候躲在屏风后望客和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⑵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⑶ 课文中的屏风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说说喜欢的理由。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互相讨论,班上交流、补充,教师点拨)
  3、学法指导:根据作者对屏的介绍和对屏的感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心中所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4、合作探究:
    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以自身为主,合作为辅进行了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进行学习,怎么样学呢?就是小组成员自问自答。学习内容可以是字、词、句、段等都行,假如解决不了的或者你们认为最精彩的把它推荐到班上来,全班再讨论解决。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补充;教师点拨归纳。
 
【教师总结】
  《说“屏”》是一篇小品式的说明文,作者对屏的着迷、热爱之情由来已久,他在文中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认为要使屏成为一件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艺术品,关键在一个“巧”字。他以富有诗意的笔墨介绍屏,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俱师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假如实际生活中许多屏风的使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人们的审美规范变了还是人们的审美趣味降低了呢?
  2、古代诗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屏的佳句。请你上网查查,或找一些家居装璜设计书来看看,了解屏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屏的功能
        屏 屏的种类 推陈出新
          屏的设置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