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大赛版)




【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身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并借本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拓展。
【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积累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观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用猴毛变猴导入。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约3000字,要求5分钟读完,这是略读的最高速度,要求能在快速的基础上,读懂全文。读懂的规范,在形式上是辨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内容上是筛选本文的主要信息:用两个字分别概括四小节的内容,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
  
  (阅读同时用音乐是为了陶冶学生,语文课不只是文字语言的载体,乐曲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的一种方式。)
  这篇科普文章涉和到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教师提供补充注释,协助学生理解全文。并解释专业语和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三、筛选信息,分析课文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用两个字概括四小节的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
  3、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
  4、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四、以意照言,体悟精神
  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生搜索阅读课文,圈点批注,约4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张扬的科学创作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并结合自身的思想谈心得)。
五、考虑讨论,探寻主旨
  课文最后一节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而末段首句说“科技进步是一首百感交集的进行曲”,既然是“造福人类”,都是“喜”才对啊,何来的悲呢?这里是不是弄错了?(生疑惑,看书,考虑)
六、拓展讨论,注重人文
  科技进步是一首百感交集的进行曲,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进行了克隆人“的试验。你对克隆人”的问题如何看待?
  要求:
  1、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利用自身收集的资料)
  2、表述清晰、流畅,有条理性。
  
    (新课标确定语文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思路延伸,学以致用
  生物“克隆”作为一种科学的创作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到文章、文学的写作和阅读中的,写作也可以进行“克隆”。
  (讲课文的讲读和阅读写作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和有创意的阅读。)
八、安排作业,巩固所学
  
  搜索整理有关电脑的知识,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按逻辑顺序写一篇电脑的科学小品,字数500字左右。
《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争辩,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时布置】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身手?(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局部一个小组,第二、三局部一个小组,第四局部一个小组。)
   ⑴ 全班齐读第一局部,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身手的动植物的一起点?
     (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局部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局部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⑵ 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效果。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局部。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局部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问:这局部作者为什么不依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布置有什么好处?
     (假如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布置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时的发展。)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时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和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一局部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干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和加值的牲畜。)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争辩──我看克隆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总结前课内容,展开争辩。
二、教学步骤
  1、投影幻灯片,复习课文内容。
《奇妙的克隆》
2、组织学生,展开争辩:
  
    投影幻灯片,指出争辩要求:
   ⑴ 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⑵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    ⑶ 在批驳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3、安排作业:
   ⑴ 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⑵ 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它的特征。


《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步骤】
一、设境导入
  出示图片“多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只羊可非同一般,它的出世,曾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大家知道这是一只什么羊吗?它为什么能引起全球的关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这只羊密切相关的奇妙的高科技知识的课文──《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课文(采用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探究以和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1、读一读:快速阅读课文,注意字词。
  2、想一想:
   ⑴ 我们知道了世上有一只克隆羊,读过课文之后你知道多利是怎么来的吗?(ppt)补充多利的命运的资料 。
   ⑵ 在克隆羊诞生之前,科学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哪些研究?
   ⑶ 文章在这局部中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
  3、议一议:
   ⑴ 出示图片“试管婴儿”,奇妙的克隆的图片/试管婴孩的发生(ppt)试管婴儿属于克隆技术吗?为什么?
   ⑵ 克隆人──祸兮,福兮?
  4、说一说:
   ⑴ 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都随同着无数次的失败,一步一步走向幼稚和完善,克隆技术当然也不例外。能否请同学们向老师介绍一下克隆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大致情况?奇妙的克隆的图片/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ppt
   ⑵ 克隆技术在不时的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科学家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克隆技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克隆是一项复杂而高深的生物技术,作者谈家桢为什么能够把高深的生物技术介绍的简洁、明了?试举例说明(同学自由发言,主要从说明方法的角度)
   ⑷ 说说自身身边的克隆。
三、延伸作业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不只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