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教案


在19世纪阴霾重重的黄昏,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托尔斯泰,以自己犀利敏锐的目光,吸引并且抚慰了青年的灵魂。本文便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遍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正如作者所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的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揭示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领域,尤其是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黝黑(yǒu)长髯(rán) 胡髭(zī) 鬈发(quán) 禁锢(gù) 貂皮(diāo) 犀利(xī) 锃亮(zèng) 侏儒(zhū)(rú)  酒肆(sì)  尴尬(gān)(gà) 炽热(chì)甲胄(zhòu) 粲然(càn)    藏污纳垢(gòu)  正襟危坐(jīn)  颔首低眉(hàn)意趣盎然(àng)  广袤无垠(mào)
2.多音字
屏  píng 屏风       sù 宿愿           壳  ké  贝壳
     bǐng 屏气   宿  xiǔ 三天两宿          qiào  地壳
                     xiù星宿
二、字形
  绺  一绺       锢  禁锢   爵  伯爵   涟  涟漪   儒   侏儒
  咎  咎由自取   涸  干涸   嚼  咀嚼   链  链接   糯   糯米
三、词义
1.重点词
郁郁寡欢:心情苦闷的样子。  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泰斗: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粲然:本文指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入木三分:相传晋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透入板内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2.近义词
鹤立鸡群?出类拔萃:都可形容才能超出一般人。“鹤立鸡群”往往侧重于外形、姿态等方面的具体描绘,很生动形象,如“她貌美如仙女,远远望去格外出众,真是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侧重于从本质上揭示事物,比“ 鹤立鸡群”抽象,如“张华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一直是出类拔萃的”。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都有“极其微小”的意思,有时可换用。但“微不足道”有“不值一提”的意思,而“ 微乎其微”则没有,“ 微乎其微”仅着眼于“量”上,而“ 微不足道”不仅与此,往往还着眼于“意义”上,表示“不足道”。如“这微不足道的小恩惠他居然一直记着”,“我在家中所做的家务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都含有不做事情,没有成绩的意思。“无所事事”指没做任何事情,如“他是一个无业游民,每天无所事事”;“ 无所作为”指没做出大的、有意义的事或成绩来,如“妈妈经常责怪爸爸这么多年无所作为”。
3、相关成语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表示事实明显。置疑:怀疑。
黯然失色:阴暗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草率从事。
四、文学常识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五、名篇名句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甓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郜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2.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埘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剖析: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2.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剖析:本句表现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的失望,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并自然地领起下文,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写上来。
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剖析:作者此处是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托尔斯泰完全具有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能力,归结了本段前面所述的内容,表现出托尔斯泰眼睛所特有的洞察力、敏锐性、丰富性。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托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中有句话可以为此作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4.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剖析:此处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局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5.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剖析: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二、重点语段
【结构简析】
本文是茨威格为列夫托尔斯泰“绘制”的一幅肖像画,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细致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对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特写,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2. 全文通过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栩栩如生  形象兼备
            ——托尔斯泰形象的凸现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本文却用近乎一般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伟人平庸、普通的一面,其外貌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但通观全文可以发现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外表,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更反衬了他灵魂的高贵,作者对这位伟人的容貌丝毫不去夸大,客观如实地进行了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欲扬先抑,从托尔斯泰敏锐深邃的眼睛中,折射出他高贵的精神灵魂。本文在给托尔斯泰作特写时以文字为手段,运笔于方寸之间,洋洋洒洒,多处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不追求形似而是神似,夸张更突出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比喻和夸张把我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深刻的内涵,韵味无穷。本文在描写托尔斯泰时,对他的“形”“神”作了独到的刻画,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崇敬、赞美之情,使托尔斯泰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刻画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眼前不觉浮现出托尔斯泰亲切的面容。
【问题探究】
本课中我们初步结识了托尔斯泰,课下多拜读托尔斯泰的著作,了解这位伟人深邃的思想,开展一次“走近托尔斯泰”的活动。
【导思】托尔斯泰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他的面容留给人的印象是失调、平庸,但他最具无穷魅力的是他蕴藏丰富感情的眼睛,还有他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在开展此项活动时要善于抓住最能代表托尔斯泰思想的著作,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把握人物的思想态度。
【探究】
第一步,购买或借阅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尤其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第二步,阅读时可先认真阅读小说的内容提要,然后再来阅读这三部小说,阅读时可采取粗读、细读等读书方法,细细品味作品的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谈论托尔斯泰的思想主张。
第四步,相互交流思想,谈谈自己的感受,畅谈心中的托尔斯泰。
第五步,资料查阅与收集。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或上网查询,检索到有关托尔斯泰的趣闻轶事,
从而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
第六步,以“我心中的托尔斯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黝黑(   ) 禁锢(   )尴尬(   ) 藏污纳垢(   )
颔首(   ) 广袤(   )匕首(     )   炽热()
答案:yǒu gù gān gà gòu hàn mào   bǐ chì
2.结合本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鹤立鸡群:
(2)正襟危坐:
(3)轩昂:
答案:⑴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⑵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⑶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3.在下面语句的空格上填入恰当的比喻。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______________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茂密的须发。
解析:这些词语也是作者对人物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对这些词语的记忆和运用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答案:皱似树皮 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像泡沫一样 热带森林般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B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
答案:D
5.在茨威格的笔下,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0字以内)。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将文中着力描写起眼睛的段落各自找出一两个词语即可,字数要切合要求。
参考答案:眼睛犀利深刻,有极强的洞察力,充满智慧。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郜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怍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6.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
解析:本段第一句总写,下面的内容是对这一句的具体展开。
答案: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7.对“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感到失望”的原因有下列两种说法,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B托尔斯泰的精神面貌不像一位伟人。
解析:人们觉得托尔斯泰是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但眼前的托尔斯泰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侏儒”,这主要从其外表而言,因而有些失望。
答案:A
8.选文第一段中加粗词语“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指            。
解析:我们应按课标要求,加强对中外名著的阅读,在课文的学习中见到有关的内容和词句应调动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答案:关羽
9.找出选文这两个自然段中客人的不同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指出所采用的写法。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拜访者的角度来看,客人起初的失望、尴尬到后来的惊奇,是由于托尔斯泰独特的外在气质吸引了来客,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答案:第一段: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第二段: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10、托尔斯泰的名声与相貌令人联想到哪一句俗语?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解析:托尔斯泰虽其貌不扬,但成就卓著,因而使人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第二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以发表“不能以貌取人”的评论,也可以谈自己受到的启迪,如“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内在修养”等。
答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第二问: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功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选自《萧红散文》,选文略有删节。)
11、著名学者陈丹清教授最近设坛升座,畅谈了自己心中的大先生——鲁迅。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愧为“大先生”?请简要地概括出来。
解析:“大先生”是从鲁迅的奉献精神来说,认真阅读文段,找出体现这一精神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鲁迅认真展读各地的青年来的书写得并不工整的信。鲁迅为革命尽心尽力彻夜不眠的忘我工作。
12、选文写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试与《列夫托尔斯泰》作比较阅读,比较两篇文章刻画这两位伟人的不同之处。
解析:比照两篇文章对两位伟人的不同刻画,从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剖析,《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肖像描写,而《回忆鲁迅先生》则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的一些平常小事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运用大量篇幅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详细地描写,展现了这位伟人独特的外貌特征,并通过其敏锐、犀利的眼睛揭示出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而《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则通过鲁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刻画了其高大的人物形象。
13、文章结尾两段加点的“站”“停”两词用得非常传神,请你品评一下其中的妙处。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剖析该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品析其中的深刻用意。
答案:这两处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毛笔”和“一双拖鞋”的姿态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缺少睡眠,为了工作而过于劳累,的确应该休息了。
14、有人认为本文缺少一个抒情性的结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一谈。
解析: 本题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言之有理,针对本文的写法及其效果来谈。
参考答案:提示:此处可不必进行总括、抒情,这里通过侧面描写很形象、明晰的歌颂了鲁迅先生的忘我精神。
15、我们曾学过鲁迅的一些文章,又通过《回忆鲁迅先生》近距离的与鲁迅接触,你是如何评价鲁迅的呢?
解析:鲁迅这位中国的大文豪是我们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我们可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及本文的情节,围绕鲁迅先生的奉献精神谈谈自己对鲁迅的看法。
参考答案:略
二、语言运用
16.托尔斯泰的容貌常常令拜访者失望,你想象中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的?假如托尔斯泰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你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解析:根据本文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对其外表进行评价,与自己心中的托尔斯泰的形象两相对照,抓住其特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参考答案:略,
读书做人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上,茨威格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作为中短篇小说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亚克并称为上世纪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三杰;作为传记作家,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者";甚至就连他写的书信,历史作品等等,都是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在50年代联合国统计的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时,茨威格所有作品的销量总和高居榜首。
茨威格这位和平使者为我们用手中的笔“绘”出了一代伟人,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可知晓他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魅力,我们还应多加拜读,借鉴其写作笔法,积累精妙的语言。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