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的】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疏懒 惧惮 孤孀
  2、复习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想】
  作者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等,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对于这种情感的变化,要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研读赏析,从而充分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普通人的感想和思考。
【教学设计】
一、联系体会,激趣引读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
  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情趣,那么大家还记得讲故事的长妈妈吗?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怀念)
  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⑴ 交待“阿长”的来历;
   ⑵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⑶ 她懂得许多规矩;
   ⑷ 讲“长毛”的故事;
   ⑸ 给“我”买《山海经》。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教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设置问题情景二:
  教师: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讨论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1~17段对阿长多用抑笔,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
  讨论交流:“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里,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包含同情。
  设置问题情景三: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参考: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设置问题情景四:
  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四、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例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⑴ 传神的描写:
    ① 细节描写:
    ②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⑵ 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⑶ 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代长妈妈说的话: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交流心得,课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山海经》是作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2、课外延伸:
   ⑴ 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表达一下。
   ⑵ 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⑶ 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⑷ 课外可推荐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诗集《野草》让学生阅读。下面是选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读后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记叙了一个故事?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好的故事
鲁 迅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靠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片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经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农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水是生动,水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的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典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故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总记得见过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情感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手法 先抑后扬
【思路综述】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在鲁迅笔下常常出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饱含深情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逼真,情感真挚深沉,无疑,教学中抓住这些亮点分类突破。
【教学简说】
一、感知人物
  1、布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辟头 画舫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
    教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完成了下一步活动就能够明确了。
 
二、拎出线索
  1、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2、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三、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⑴ 常喜欢切切察察。
   ⑵ 限制我的行动。
   ⑶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⑷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⑸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⑹ 谋害我的隐鼠。
   ⑺ 为我买《山海经》。
  2、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学生活动。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评点】
  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水乳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⑵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⑶ 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学生自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讨论探究法:
    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
  设计二:(从不识字的女工阿长与《山海经》有何关系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阿长”这个人物曾经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呢?(学生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山海经》则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三、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
    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⑵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⑶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⑷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⑸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教师明确:
   ⑴ 客气。
   ⑵ 害怕着急。
   ⑶ 神秘不可揣摩。能够理解的。
   ⑷ 害怕。
   ⑸ 渴望羡慕。
    师生共同探究疑难文句:
   ⑴ “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
   ⑵ 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⑶ “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
   ⑷ “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⑸ “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
   ⑹ 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
  2、速读课文,列出阅读提纲,概括复述要点:
    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去掉了”等;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复述要点提示: 称呼的来历 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 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 买回《山海经》。
  3、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师生评议。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阿长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中表达鲁迅对长妈妈感情的句子和最感动自己的地方。
    抓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流动。如:
   ⑴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⑵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⑶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⑷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⑸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⑹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教师小结: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她“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双重色彩。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思考: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课堂练习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精读全文,分析阿长这个艺术形象,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更多的通过短文的阅读感悟“爱”的主题,陶冶情操。
 
二、研读课文1~17语段
  1、分组朗读1~17语段:
    思考:文中描写的一些关于长妈妈的故事表现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从课文1~5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课文6~17语段“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的描写如元旦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寄托着她善良真诚的愿望;诸如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等的烦琐规矩中对“我”的关心爱护;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她的无知、淳朴。
 
三、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1、听读课文录音。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各组长组织讨论,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⑴ 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⑵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⑶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⑷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⑸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指名各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问题的关键:
    第⑴问:“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⑵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第⑶问: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第⑷问: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第⑸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念的真实写照。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鲁迅生动逼真地描写阿长,如“切切察察”的样子,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买回《山海经》,是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师生共同揣摩文中的出色描写,示例:
   ⑴ 写“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的习惯性动作,绘形绘声。
   ⑵ 阿长的睡相是静态描写,好在传神的“大”字的比喻。
   ⑶ “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的叮嘱,很有特点:“郑重”。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欢喜的情景。
   ⑷ 买回《山海经》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却有震憾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
    总之,鲁迅的描写之所以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四、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加深体会。?
 
五、课堂练习
  (投影)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
〖参考答案〗
  其中2、3、4句表现性格特点。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