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本文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划分,是一篇简单的事理性说明文,让学生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认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2.把握逻辑推理的说明方法,学会概括总结事物的特征
学情分析
1.学生喜欢学习有挑战性,有科学性的文章,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因为科学性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未知的现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惊喜好快乐。既可以启发心智,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前三课事理性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已在头脑中建构了学习事理性说明文的框架结构,即以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主线来理解说明内容。
3.学生认知障碍点:推理说明方法的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深刻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认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说明的顺序,感知文意
2.体会说明的语言,把握典型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3 17:24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导语 (由“恐龙无处不在”引入本节内容) 新课内容 阅读 探究 拓展 延伸 | “恐龙无处不在”证明了准确的科学观点——“大陆漂移学说”的存在,也说明了生物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又会发出疑问,6500万年前,恐龙又是如何灭绝的呢。 PPT展示词汇 设置问题 1. 关于恐龙的灭绝,文章提出来哪两种观点?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2. 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物质?具有怎样的特征? 3. 恐龙究竟是如何灭绝的? 4.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点拨引导,解决问题 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比较二者的异同 | 给加点字注音 解释词义 学生活动思考,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设计表格,体现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学生思考,本文会涉及哪两个学科领域,又会产生怎样的关系 巩固基础知识 扎实词汇内容 扫清字词障碍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没有阳光 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实验联想推理得出结论科学的论证;斯石英的特性 否定火山说 确认撞击说 |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说明方法外,还要学生明确事理的逻辑推理过程,即推理得出“恐龙灭绝的原因”,依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逻辑关系,通过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推理过程为:撞击——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岩层——6500万年——恐龙灭绝,由此得出:撞击——恐龙灭绝,由猜测“可能”变为事实“肯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从教材中找出答案,但缺少对答案的筛选和整合,使答案不够严密,准确率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以阅读教学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学会恰当总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