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说明文。对于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易懂的科学。而文章正式考虑到这一点,并采用了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易于接受。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运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知识介绍的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大量用运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实力变得生动形象。
学情分析
枯燥的说明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通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展开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并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培养筛选信息,提取要点和叙述能力。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生动性条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5 17:08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第一环节:实物导入 | 出示金色的树叶,提问一片叶子的飘落,他告诉人们什么信息?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 秋天到了。燕子回来了,春到了...... | 激发兴趣,引出话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
第二环节:整体把握 |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自由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答案。 | 读课文,找答案。 | 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能力。 | |
第三环节:明确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 要求学生根据四个已回答的问题,为文章结构。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推出文章说明顺序。 | 四个部分。逻辑顺序。 |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 |
第四环节:体味语言的准确严谨性、条理性和生动性 | 请学生仔细朗读文章1、2自然段,体味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请学生找到6到11自然段中能体现说明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 有感情的读,大胆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明确关键词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 |
第五环节小结 | 请学生为这节课小节。 | 学生从内容、结构、说明顺序来总结。 | 语文能力的检测。 | |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 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了这些内容后,更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 | 爱国、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
第七环节:作业设计。 |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期中包含的知识。 | 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 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 | |
第八环节:板书设计 | ||||
板书设计 | ||||
大自然的语言 描述物象 现象 逻辑 做出解释 | | 大自然的语言{ 究出原因 | | 阐明意义 本质 顺序 |
教学反思
如果说学生的个性阅读是一场演奏的话,那么教师就是乐队的指挥,教师的任务是指挥他们演奏,而不能包办代替。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给几个问题,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归纳。另外,本节课也注重拓展延伸,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实现了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