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教学设计好,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好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学情分析
1.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预习课上发放自主预习学案,以填表格的形式,明确说明特征,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点拨引导,理清说明顺序,指认说明方法,突出重点。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给予方法指导,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目标:通过阅读,明确说明的对象;感知说明对象的特征,大致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指认作品采用的说明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特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的歌颂,强化民族自尊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 20:25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说明文知识抢答 | 多媒体出示抢答题 | 学生抢答 | 积累说明文常识 | |
(二)预习演讲、阅读体验 | 指明演讲 | 演讲展示 |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 |
(三)以学习“说明文五步法”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 教师点拨,明确答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 展示预习结果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
(四)谈学习收获 | 教师指点 | 学生谈学习收获?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 |
(五)小结 |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 |||
板书设计 | ||||
石 拱 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成就惊人 增强民族自信心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教师给予激励性语言评价.2.小组成员互相评价。3.组内成员补充评价 |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讲述,我有很多的收获,收获是:备课首要的是备知识,老师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及要传授的语文知识,要了如指掌。对于知识,教师要自成体系,这样教学过程才会循序渐进。课堂提问要有梯度,使学生每次回答起来都不觉得太难。有学生不会的知识,及时讲解;有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提醒温习路径。课件制作要简洁,不要太花哨。不足之处是:在整堂课上,我意在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故课文的相关拓展没有涉及。再有就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回答造成了束缚,因为我的预设答案,使得课堂师生衔接不够自然。课文的讲解不能仅限于讲清楚的阶段,可适当给学生相关的拓展,以丰富并运用所学知识;多媒体的使用可适当而不必过量,做到我使用它而非被它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