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语文综合性活动《说不尽的桥》所处的单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而《说不尽的桥》正是在学习这些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情分析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机综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呢?据此,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素材库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去分析、去概括、去推理,从而找到桥的各种知识。同时,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了桥的分类、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了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科学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能够自主体验以桥为代表的建筑物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丰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两大块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怎样利用网络环境搜集资料,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并获得对桥的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30 18:1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
■新课:(设计成小导游的形式,选两个学生主持,师生互动)分为四小组 (一) 话桥(二)吟桥 (三)喻桥 (四)写桥
■ 教师总结。
■导入活动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两句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新课:(设计成小导游的形式,选两个学生主持,师生互动)分为四小组   PK (一)话桥(分组活动) 1、桥的历史: 2、桥的故事:  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最清楚最好。 a.当阳桥的故事(历史) b.泸定桥的史实(革命) c.介绍西安世园会的广运桥。d.风雨桥的故事3、桥的种类: 自从世界有了桥以来,可谓种类众多,层出不穷。 (分组活动    学生写桥的类型) (二)吟桥 带领学生学习含“桥”的诗、词或俗语、成语,四个小组进行较量。(三)喻桥 小导游表演一段有关桥的相声,引出桥的比喻义 ,并进行仿句练习。(四)写桥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写成一篇有关桥的作文。
一、准备阶段:布置任务
在我的指导下、经同学们共同探讨决定出此次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的探究方向:话桥、吟桥、喻桥、写桥。
二、根据探究的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选出组长、负责人及发言代表。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落实到人。要求同学们通过网络收集与桥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过程资料及形成性报告,署上相应同学的名字。能实地考察的最好要有过程分析。
二、形成阶段
通过两周的调查,学生拿出调查报告,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入第三阶段。
三、展示阶段学生按照四个方阵完成预设的课堂展示。
通过分组研究,多学科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各种方法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达到多元智能的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做到:1.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2.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如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3.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获取知识的习惯。4. 对祖国文化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理念。5.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6.了解桥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说不尽的桥》话桥----吟桥----喻桥----写桥多姿多彩的桥文化

教学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执教了这次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以后,感触良多。
一、              成功之处:(一)学生在学习中担当的角色更明确。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由于在活动中成为活动过程的设计者与执行者,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二)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方法得当。着眼学科本身的资源,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选和重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三)构建主题内容的多层次结构。作为习以为常的事物——桥,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而且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我把它作为学习内容的凝聚核,从四个方面选择内容,并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因而学习的辐射面广、信息量大、探究性强。
二、              不足之处:(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定位不准。教师害怕学生打乱自己原来的计划,就把学生圈定在自己确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按自己预设的思路走,可这样的学习活动下来学生得到了什么?只是一些知识而已。(二)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过度定位。我要求他们像专家那样研究专题,明显地走入了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过分的成人专家化。
三、              改进措施:我在综合性学习开展之前就要尽量估算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形,可以“防微杜渐”,应引导学生把问题探究过程中搜集、整理的资源放在固定文件夹中,除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引导,更要注重学生在探究中的情感变化,应该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效与进步都要作出肯定,充分调动激励机制的积极效用。在搜集、整理、分析了一定量的资源后,提炼一个探究专题,专题不宜太宽泛,总专题下再提炼一层子题、二层子题,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真正做到分工细化,责任到位,
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学无止境,我应该放下自己的老师身份,和孩子一起去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