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2、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9 08:03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二、欣赏图片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四、品读课文,赏析语段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六、观察生活,说物候现象七、总结 | 教师激情导入: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它们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看看,大自然有那些语言。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有关动植物及物候现象的图片; 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物候现象”。 | 学生听了老师的激情导入后,极渴望学习本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欣赏完图片之后对大自然的语言和物候现象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就比较容易了,且能够很快明白课文的说明顺序。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物候现象”。 | 通过激情导入和直观图片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情景中,有助于学习课文内容;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说明顺序。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寻找丰富的“物候现象”,能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 |
板书设计 | ||||
大 描述物候现象 现象 自 然 作出科学解释 逻 辑 的 追究因果关系 顺 语 序 言 阐述研究意义 本质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价(如学生自己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