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词为“长征组歌”,顾名思义,所选取的课文都与“长征”有关,而《七律长征》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据了解,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这首诗,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这首诗,但小学时老师的讲解却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课文相关内容背景未作介绍,就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探究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4 19:4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简介作者,明确单元内容。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3、出示课件,简介长征。谈谈感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停顿。(2)根据注释了解字意。2、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1、理解“逶迤” “磅礴”。感受困难。读出气势。2、体会“腾细浪”“走泥丸”。感受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只等闲”。3、了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体会暖。4、出示图片,描述飞夺泸定桥的艰辛。体会寒。
5、“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从何来。
6、教师小结
7、歌曲欣赏《长征》

1、学生简介了解到的毛泽东。
2、学生畅所欲言谈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事
3、学生根据感知长征的难。
。1、学生读课文。思考
学生读课文
1、看图理解,谈感受
2、明白比喻中所体现的精神。读好句子
3、自读故事,谈谈心情。4、看图片,听描述,体会泸定桥之战的艰辛。练习朗读比较出暖与寒。5、学生看图片。感受人物心情。
回顾全文,感受精神。
欣赏歌曲感受诗文意境,默背。

鼓励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步感知长征的难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学诗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范读是学生读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教师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知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长  疾跨乌蒙      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     语言
                  征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一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的课文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在初读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先出示了红军长征路红图,并介绍了有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在全诗教学中,紧扣首联“万水千山只等闲”组织教学。第一,“诗中写到红军面临的山和水具体有哪些?”引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这些具体困难,第二“这到底是怎样的山和水呢?”理解“逶迤、磅礴、拍、横、千里雪”等词语,从而感受诗人笔下红军所经历的山之险、水之恶。第三,“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样的险山恶水呢?”你从哪儿读懂红军把这些险山恶水看得很平常的呢?又体会到了什么?
结尾部分我播放了歌曲《长征》,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在乐曲中练习诗歌朗诵,既是帮助学生背诵、记忆,也让学生在一种情感中不断受到感染,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能动情地表达。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