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有效教学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 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学习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学生已有了七年级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1、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强调课前预习。
2、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
3、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
4、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三个单音节词概括。并说明原因。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1、  教师准备一案三单。
2、  学生自读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资料。

          计(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导课激趣,创设情境3分钟 导入语: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今天我们的口号是:幸福本在人心中,却在桃花源中寻。用优美的语言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老师的导课,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预习展示,问题处理7分钟 1、小组自愿将预习中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拿到班上交流,其他同学和小组补充、添加,解决大家预习中的共性问题。 2、教师或学术助理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 将预习中的困惑、争议弄明白。
合作探究,成果交流 2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预设问题,教师下组给予必要的指导。下组指导时要关注潜能生,实行一分钟关注。 2、各组展示讲解,其他小组质疑、添加,做好笔记,并对各组或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教师要多指导潜能生,激励其大胆参与探究,展示自己的风采。 能抓住文中的细节,揣摩意蕴丰富的诗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1、学术助理、学科长、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 2、畅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激励。    鼓励潜能生多谈感悟。 发散思路,多角度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     详述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学生能积极讨论,大胆展示,结构比较紧凑,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还留下三分多钟的诵读时间,这和学生准备比较充分及学术助理引导有序有关,今后学生课前预习应该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课堂效果。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