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方法与途径】
1.利用罗布泊以前的风光图和现在的沙漠风光图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学习运用对比、探究、引用数据的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的痛惜之情。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描写能力,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4 08:18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创 导 设 入 情 新 境 课 | 【多媒体播放】 播放电影《神秘的罗布泊》的两个片断——今昔变化,展示罗布泊的变化之大。 【情景导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往昔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 “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的景象,是什么导致之以巨大变化,让我们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来探个究竟。 | 感受罗布泊今昔变化之大。 | 用图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以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 | |
讲 授 新 课 | 【资料展播】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整体感知】 找一学生诵读课文,其余学生默读教材。同时,多媒体展示: 找一学生诵读课文,其余学生默读教材。同时,多媒体展示: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 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用投影显示。 阅读教材,整体感知课文,明晰问题。 | 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资料,对生态问题将会有着更深刻的感悟。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 | |
讲 授 新 课 | 【品读课文】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又有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这种忧患意识的? 【深入探究】 探究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1、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青海湖和沙漠化; 2、探究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3、从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4、畅谈: ⑴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 ⑵如果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生1:全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生2:作者首先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比如课文前四段就把罗布泊的今昔进行了对比,从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还采用了排比的手法来表现他的心情,比如,“四盲”,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生3:还有拟人的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深层原因; 2、自由畅谈,群力献计献策。 | 1、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强化感情色彩。 2、品味报告文学语言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1、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开拓文章的内涵。 2、了解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 3、通过假想训练,促进阅读理解。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 |
小 结 | 罗布泊是一个悲剧,同样的悲剧还有许多许多!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制止生态恶化,拯救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 请一名学生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 这种突破常规的小结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活跃思维,也可以促使老师查缺补漏。 | |
练 习 | 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 学生思考,并行成文字 | 设置这一话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践行于社会。 | |
板书设计 |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今日:神秘、沙漠——痛惜 昔日:绿洲、仙湖——向往 人为改变河道 消亡 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 愤怒 “四盲”吸水河抽干 悲剧:青海湖、月牙泉——焦虑 呼吁:悲剧未停止——急切 |
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告诉了人们曾经美丽的如仙湖般的罗布泊因为改道和人们的“四盲”最终变成了沙漠。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变化之大,美丽的仙湖竟然真的被破坏成沙漠,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受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
在自由畅谈环节,学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积极踊跃,把整个课堂气氛都带活了。整体效果比较明显。但后来,随手翻看了一下《语文探究之旅》,竟发现书上有一首《月牙泉》的歌词。月牙泉,一个美丽的地方,如今也因为人为的原因大有干涸之势,这不正和课文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吗?还有这样的歌曲?我当时如果能把这首歌带进语文课堂,我想课堂气氛会更融洽的。
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你欲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扎实自己的脚步,从而上出更精彩的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