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学反思
复习课《马说》,教后让人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优点一:课程设计新。本课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教师的导课,学生的回答,学生对本文知识点的展示。学习方法选择的多样性,朗读法、讨论法。朗读,有个人朗读,也有小组朗读,还有集体朗读。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性,否则会造成单调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也是课堂教学最讳忌的问题。
优点二:认真贯彻了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本文《马说》的教学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起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优点三:从初中语文新课程三维目标上看,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到讲台本文的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为了补充同学之间问答上的疑惑和不足,老师也不失时机地“插花”。同学该问没有问的问题,老师则增加一些问题。同学解答问题不够完整时,教师加以补充解答。这一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学,有东西可问。学生之间的互学互问,已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优点四:导课堂的方法方向是对的。老师从复习旧知识中导入。但并不急于介绍作者,而是要求学生是否对作者了解,知多少?这一方法很实用。初二学生,对《马说》的作者韩愈并不陌生,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凭着学过的知识一一地说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之首”等等。
但是,看待事物既要看它的正面,也要看它的反面。本节公开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方面,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由于复习时间投入较多,看是丰富多彩,对于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显得比较仓促,对于课文重点内容的探索,特别是第三段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忽略了对文本深层次的挖掘,如:文章结尾运用反问句在文中具有怎样作用?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食马者的狂妄、无知也就体会不够深刻,对本文的主旨也就一知半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没有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也就留下了丝丝遗憾。
总之,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比较实在、具体可行;教学过程能够落实“以读带讲”、“以读促讲”,能够做到有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是比较深入的,对《马说》一课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和到位的。可以探讨的问题:对于《马说》这样的文章,时间的分配上是否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在理解文章主旨时,是否让学生通过文本深入解读后,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只是起到一种穿针引线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