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展开
野望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文本探究】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文本探究】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2.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渺,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使至塞上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文本探究】
1.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2.名句赏析: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方能表达诗人的感觉。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诗人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文本探究】
1.诗的主旨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2.名句赏析: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钱塘湖春行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文本探究】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野望》
融情写景、动静结合。
开篇展示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几个动词,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黄鹤楼》
意境开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诗的前两联从传说入手,以虚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昔人已乘黄鹤远去,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受。后两联实写楼上的所见所感,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中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从而使全诗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连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使至塞上》
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传神。
“蓬”“雁”多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也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直”“长”“圆”等字逼真传神地描绘出大漠凄美的景色。
《渡荆门送别》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几句是描写眼中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美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选择本课其中一篇唐诗,将其扩写成一段小散文。(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