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新闻阅读的文章,包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原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战争场面,但因硬件原因未进行实施。之后我改成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我在讲述当时的战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充分调动,原来我的学生是一群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之后就是落实新闻内容的概括,新闻结构的明确,尤其是导语的解析,以及新闻的三大特点。学完第一则新闻之后,我又指导学生自学就第二则新闻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和本课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应该在掌握新闻主要内容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划出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再讲读新闻主体时归纳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理清作者的思路,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不足之处是我未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班级报纸来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新闻消息的能力。让学生学当小记者,写一篇简单的新闻(消息),这是这节课的最大缺失。
其次是因《新闻两则》是放在了战争题材的单元,所以还得落实战争主题。可是我在教学时,特别重视新闻的结构和特点,而忽略了单元主题。只是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成功横渡长江之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充分表现解放军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的词语,学生都能说出“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两个成语。却不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作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另外,“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准备得多充足,设计得多完美,总会留下不足,落下遗憾。也正是一次次的不足和遗憾,再一次次地反思与实践,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点一点地提高,我们老师的专业也在慢慢地成长,这,就所谓的教学相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