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1
  师:看谁眼明耳聪。观看屏幕:志愿军战士拼杀在朝鲜战场和战死朝鲜战场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⑴:有十四万志愿军战士战死战场。
  生⑵:志愿军战士勇猛地拼杀在战场,血洒战场。
  师:刚才一幕是我们看到的在1958年,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拼杀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战争结束了,我们的战士告别他们,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同学齐读课题。
  师:课文写的是什么情景?亲人是谁?带着问题同学自由读课文。
  生:读词语。
  供应、血泊、崎岖。
  师:“崎岖”是什么?
  生:“崎岖”都是山字旁,形容山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师:(教师介绍两个字)“蜿蜒”是指山路弯弯曲曲。那“崎岖”是指山路怎样?
  生:指山路弯弯曲曲。
  师:课文描写什么情景(用一个词来说)。
  生⑴:送别。
  师:还有其他的吗?
  生⑵:依依不舍。
  生⑶:离别。
  生⑷:分别。
  生⑸:告别。
  师:用一句话来说:谁送别谁的情景。
  生: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
  师: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
  生⑴: 朝鲜人民。
  生⑵:和志愿军在一起的人。
  师:课文具体写哪三个人?为什么?
  生⑴:大娘。
  生⑵:小金花。
  生⑶:大嫂。
  生⑴:因为他们对志愿军协助最大。
  生⑵:因为他们对志愿军战士情最多。
  生⑶:这三个人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的代表。
  师:《再见了,亲人》难道单单是指朝鲜人民,还指谁?(课上完后再说)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是亲人?
  生⑴:我们的亲戚。
  生⑵:有血缘关系。
  师:朝鲜人民和我们有血缘关系吗?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说是亲人?谁称得上是志愿军战士的亲人?划出句子,并写上为什么?划好后可以是轻声读,也可以是自由读,也可以默读。
  师:谁称得上是志愿军战士亲人?
  生:大娘。
  师:找句子?为什么?
  生: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修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身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大家自由读这样的句子。小孙孙是大娘什么人?想想你们丢失一件心爱玩具?心里会难受,有时难受好几天!想想大娘此时的心情!
  生⑴:难过。
  生⑵:痛苦。
  生⑶:悲伤。
  师:读读这几句,把大娘悲伤痛苦的心情读出来,齐读──个别读──齐读。
  师:“唯一”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小孙孙。
  师:除了小孙孙,你们猜猜那大娘儿子,孩子,可能会是怎样死的?
  生⑴:可能也是战死战场。
  生⑵:可能是为了救伤员被炸死。
  生⑶:可能是战争中受伤,伤口感染,无法医治死亡。
  师: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大娘的内心仅仅是痛苦吗?那是怎样的痛呢?
  生⑴:悲哀。
  生⑵:绝望的痛。
  师:刻骨铭心的痛读出语气,个别读──齐读──个别读──齐读,除了这件事,还有哪件事?
  生: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师:在那么多的句子里,哪几个句子里最最重要?最能体现的?
  生: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师;大娘明明是送蛋糕,那么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
  生: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协助。
  师:课文中是什么困难?想想大娘带领全村妇女一路走来顺利吗?会遇到哪些危险?说一说并读读这句话,读出大娘危险,自身读。
  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路走啊,送啊,就是不肯停止脚步。读读开头的句子。
  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师:看课件,这就是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依依不舍的情景。当志愿军战士告别大娘,大娘听了您的话,就是不肯停止脚步。你能用请求语气来读,大娘还是不肯停止脚步。你能用肯求语气来读,大家为什么不肯停止脚步;这是为什么?
  生⑴:大娘把我们也看成了他的亲人。
  生⑵:志愿军也是为朝鲜打仗。
  生⑶:这八年来他们累积感情太浓。
  生⑷:这八年来我们志愿军14万战士在朝鲜战场洒了鲜血,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洒热血,抛头颅,在大娘心里早已把志愿军战士当成自身的亲人,此时,大娘肯定有千言万语要说。
  师:谁替大娘说一句话。
  师:替志愿军战士说一句话。
  最后师总结。
 

《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 2
  课前,我首先上网化了好几个小时查找资料,有关这篇课文的一些课件,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组绝配的课件。然后自身相应的做了几张文中重点句(3个反问句,还有最后一段的几个自然段内容。)
  备课时,我脑子里已经想好了,这篇课文用什么方法来上好它。我认为教学本课一定要重在朗读体验,特别要朗读好两处,一处是课文最后一段;另一处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大妈的。再适当布置一下实践体验,布置写小金花这段内容换位演演,角色体验让同学走进文本,感受那动人情景。
  第一课时,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好课文最后一段内容──写车站上军民告别的情景。最后一段的朗读是这堂课中我预设的一个亮点。
  通过展示课件(车站告别时的图片),让同学边看着大屏幕上的图,边反复读那段课文内容。同学自由读,听着录音跟读,我范读,指名上台读,小组读,齐读,在一次次朗读中同学们感悟到了志愿军战士告别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分别写志愿军战士告别,回忆和感激朝鲜大妈、小金花和大嫂一幕幕场景描写。改写句式(反问句到陈说句。)我预设的一个亮点还是朗读体验,重点朗读好第一自然段。第二个亮点就是实践体验──扮演第二小节内容。
  怎么分层朗读第一小节呢?我是这样预设的。
  首先,同学自由读,感受内容。
  其次,再次让同学读,说说这段话内容有几层意思,指名分层读读、解读文本意思。
  然后,重点句(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的研读。
  最后,我就让同学和我接读,我分了5次让同学和我接读,一次次让同学接读的句子就是那个反问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五次接读的预设如下:
  第一次:(老师引读)“大娘,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封锁我们被困阵地,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那可是雪中送炭!”──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第二次:(老师引读)“大娘,当我们知道,您为我们送上打糕回家途中,因为辛苦劳累而昏倒在路旁时”──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第三次:(老师引读)“大娘,您还记得那次敌机偷袭,您为了救护我们的一个伤员,先想着把伤员转移到平安地,回头想去救护自身的小孙孙,当您回到那里,您的眼前已成了一片废墟。此刻,您惟一的亲人,您的小孙孙失去了。”──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第四次:(老师引读)“大娘,您这么大年纪了。您还为了我们洗衣服,几夜没有合夜了,”──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第五次:(老师引读)“大娘,8年来,您给了我们那么多慈母般的温暖,您为了我们化了那么多心血!”──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第二个亮点就是让同学实践体验──演演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因为这段内容里写着的是小金花这样一个朝鲜小朋友的代表。我考虑到同学和小金花的年龄相仿,让他们演演来体验小金花人小可是参战的勇敢机智,失去妈妈的化悲哀为力量的那种毅志力,是那么感人和不简单!
  同学自主选择合作扮演的伙伴,人数自定;自主和伙伴协调选定各自要演的角色,怎么演也是不统一;提倡不脱离文本主要情节内容,可以创新自身重组扮演的内容。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这个单元上课的第二次惊喜的收获,感觉上得很胜利,同学也是学得感受很深。特别是朗读体验的预设,无论是最后一段的朗读,还是第一自然段的师生接读,都是预设胜利的。课堂上同学一次比一次读得有特色,一次比一次要读,课堂上他们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很有个性,读时不忘让同学点评,评评读读收效更好。而我自身也没有忘了参与了2节课上的朗读体验。第一课时中的范读,目的是带动同学深情朗读。第二节课上我的引读,是为了把同学带入志愿军战士感激大娘点点滴滴的动人往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是巩固了他们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尤其是激起他们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不要说同学读得有兴致了,我也何尝不是那样的感受呢!实践体验,让同学自主合作扮演,看到他们在极少的时间里,兴致浓浓地能自主组织好合作好,并能投入感情地走进文本,演好角色。一组组扮演,一阵阵掌声,一句句精彩点评,这是课堂中最好的生成,使我陶醉其中。想到没有预设到的一幕,那就是一开始的费嘉良和陈恬同学的伤心话语,局部同学和自身的流泪,那是我没有预设到的感人一幕。看到小朋友的真情流露,我感动了,更多的是伤心。我问自身是否是不应该那样导入的,不该让小朋友陈恬伤心一天影响她学习的心情?我想:自身有点对不起那两个小朋友的,以后牵涉到这样勾起小朋友伤感的话题我尽量回避才好!
 
 

《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 3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同学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同学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同学语文整体素质动身,促进同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同学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同学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只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同学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外表,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同学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同学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同学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同学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
    比方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同学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养同学想象力:
    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同学的语感,我引导同学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启发同学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同学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只对同学理解课文很有协助,而且培养同学的想象力。
  6、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的情景时,我采用了指导同学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让同学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学,这种“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