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2)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注意抓了代表性事物──“花”“小艇”“大象”“色彩”,都写出了代表性事物的特点。抓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在写景课文多有体现,学生不再陌生。本组课文是通过代表性事物的特点展现异国风情。这种表达方法同样需要学生揣摩领会。
(3)比喻的巧妙运用。
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低年级的学习时学生就有所了解。但是比喻的用法和作用是随着年段而变化的。《翠鸟》《颐和园》《威尼斯的小艇》三篇课文均采用了比喻的方法,但是同一事物比喻的数量不同,分别是一个、两个、三个,所起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比喻的作用。
(4)总分结构。
本组课文在篇章结构上还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与象共舞》二至五自然段,《彩色的非洲》三至七自然段均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结构方法。总起句(中心句)对把握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在教学本组是要把这种表达方法加以认识,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学习语文的要求之一就是积累优美的词句,二年级下册提出“我从课文中找到了……还抄下来了”的提示和要求;三年级也提出了“把优美的词句抄下来的”要求;四年级积累优美词句的指向性加强,如《蟋蟀的住宅》提出“把蟋蟀当做人来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的”的要求;五年级的要求提高了,不仅要抄写,有的还要求背诵。本单元是描写异国风情的,语句优美,用词讲究,更值得学生学习积累。不仅要积累还要品读、运用,这也是高年级学习的要求。
“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支架式教学”构想实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徐 敏
一、教材解读(一)本单元人文主题的位置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八单元是本册课文的最后一个单元,单元主题是“异国风情”。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整组课文有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外加一个语文园地。具体有以下几篇课文:
课 题 | 类 型 | 作 家 |
精读 | 略读 | 选读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 | | | 季羡林(中国) |
威尼斯的小艇 | √ | | | 马克·吐温(美国) |
与象共舞 | | √ | | 赵丽宏(中国) |
彩色的非洲 | | √ | | 彭仁(中国) |
语文园地八 | | | | |
其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并抒发了作者对德国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威尼斯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与象共舞》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关于本单元类似的主题在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已有所体现,但是此文是以事件为线索。四下《牧场之国》也已渗透了此主题,而且是描写景物的文章,但是着重的仅是写景物。
(二)本单元训练重点的位置单元导语这样写道:“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细读单元导语,其训练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的写作特色,积累优美语言,并搜集相关资料”。具体体现以下两点:
1.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学习运用。(1)本组最重要的表达方法是“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相结合”。这一表达特点是对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写景类课文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写景物时要抓住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即写景除要抓住景物特点,还要了解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的方法。关于写景的课文,学生早有接触,,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四年级上册的《观潮》《火烧云》《长城》《颐和园》等,也已习得“写景物时要抓住突出特点”的写法,但是上述课文着重的是相对的“纯写景”。到了本册第一组《草原》一课写出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开始注意了“景物描写和人的活动相结合”,但是景和的人描写还是分了先后的,这为第八组课文“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这一表达方法的学习做好了铺垫。(2)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注意抓了代表性事物──“花”“小艇”“大象”“色彩”,都写出了代表性事物的特点。抓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在写景课文多有体现,学生不再陌生。本组课文是通过代表性事物的特点展现异国风情。这种表达方法同样需要学生揣摩领会。(3)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低年级的学习时学生就有所了解。但是比喻的用法和作用是随着年段而变化的。《翠鸟》《颐和园》《威尼斯的小艇》三篇课文均采用了比喻的方法,但是同一事物比喻的数量不同,分别是一个、两个、三个,所起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比喻的作用。(4)总分结构。本组课文在篇章结构上还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与象共舞》二至五自然段,《彩色的非洲》三至七自然段均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结构方法。总起句(中心句)对把握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在教学本组是要把这种表达方法加以认识,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语文的要求之一就是积累优美的词句,二年级下册提出“我从课文中找到了……还抄下来了”的提示和要求;三年级也提出了“把优美的词句抄下来的”要求;四年级积累优美词句的指向性加强,如《蟋蟀的住宅》提出“把蟋蟀当做人来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的”的要求;五年级的要求提高了,不仅要抄写,有的还要求背诵。本单元是描写异国风情的,语句优美,用词讲究,更值得学生学习积累。不仅要积累还要品读、运用,这也是高年级学习的要求。
(三)语言表达的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课题 | 相同点 | 不同点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1.都抓住了代表性的事物,以小见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抓住了“花”;《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了“小艇”;《与象共舞》写了“大象”;《彩色的非洲》抓了“色彩”。2.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展现了异国风情。3.都把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特点相结合。 | 1.结构方式不同:《彩色的非洲》和《与象共舞》段落多采用先概述后分述方式;但《彩色的非洲》全文是总分总结构,《与象共舞》是总分结构。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过写风情折射出了一个哲理。3.《威尼斯的小艇》注意采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4.在把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合的写法上不同:《与象共舞》字里行间都是人与大象的亲密和谐;《威尼斯的小艇》多数段落写出了人与小艇的息息相关;《彩色的非洲》人只是色彩的一部分。 |
威尼斯的小艇 |
与象共舞 |
彩色的非洲 |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知1.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域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对异域景色及风情在四下《牧场之国》中对荷兰也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对于本组是从多方面展现异域风情的教材,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2.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学习并初步掌握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多种方法,能据文质疑问难。3.学生在中年级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的能力,五年级上册又初步掌握了运用资料的方法。4.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这为本单元的揣摩并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未知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诸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异域风情的了解还很少,即使了解一些也是很浅层的,因此在理解异国风情上需要老师的积极引领。
(三)学生难知写景的课文学生学习了很多,但“把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特点相结合”是初次学习。虽然第一单元的《草原》体现了“景色美”“人情美”,但是总体上来看是“先写景后写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对于这一表达方法的认识是有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制定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单元目标:
(一)单元共性目标1.认识“莞、姹、嫣”等31个生字,会写“脊、莞”等17个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等47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抓住特点写景物,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开阔视野,放眼世界,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懂得尊重世界多样的文化;深切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4.把对比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方法与搜集整理的资料相结合,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5.单元重难点:在本组课文的比较阅读中,通过对重点段落的阅读理解,领悟“抓住特点写景物,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训练的难点。
(二)课时个性目标按照落实目标的需要,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设计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精教略读,以读带思,以读促写,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具体制定如下课时重点目标:
课题 | 课时 | 课时重点目标 | 基本流程 |
单元导入课 | 1 | 能从识字解词、朗读课文等方面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能选择性讲述课文的内容和初读的感受,明确本单元的要求。 | 常规预习,反馈交流。畅谈感受,整体感知。解读要求,明确任务。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2 |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围绕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展开学习、交流,通过品读感悟,学习作者通过一个事物反映一个哲理的写法。 | 整体感知,概括大意。品读重点,体会含义。(精教) |
威尼斯的小艇 | 2 | 能学习围绕中心,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积累语言并能模仿课文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 抓住中心,梳理内容。借助支架,学习表达。关注特点,学习运用。(精教) |
彩色的非洲 | 1 | 整体把握内容,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非洲的多姿多彩,学习总分总的写法。 | 把握整体,合作梳理。抓住“彩色”,体会语言。迁移学法,运用语言。(略读) |
与象共舞 | 1 | 整体把握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细细品味,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学习作者先概述后分述的写法,进行仿写。 | 把握整体,合作梳理。围绕中心,小组学习。迁移学法,仿写练习。(略读) |
单元梳理归纳 | 1 | 能自觉地以本单元为单位梳理收获,归纳方法,比较写法,能主动品味阅读。 | 提供表格,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提供文章。拓展阅读,实践巩固。(总结) |
四、学习支架搭建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情,指向目标,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指引探究的途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经历实践的过程,充分显示教学目标的第二个维度──方法与过程。改变将课后练习“复制”给学生问答的处理方式,依据学情,将重点练习经过精心设计,转化成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支架,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做“技术支撑”。
(一)借助支架促阅读1.问题式支架。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文章人文主题的学习,还是作者写作方法的学习,问题支架的搭建,可以起到“一拨千斤”之功效。教学时可以围绕一个主干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如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感悟,思考文字里面深一层次的意义:(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这种“美丽”?)(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通过围绕问题探究,学生不仅能够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能够联系生活之美发现心灵之美,读得更加深入和完整。2.图文结合支架。对于异国风情,学生了解甚少,有时候读到精彩处,辅助一些图片,视频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词句,走进文本,升华情感。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学生对德国街头家家户户满是鲜花的情景不是很清楚,无法深入理解德国街头那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样子,提供一些德国街头鲜花簇拥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自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花的海洋”。同时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就能不言而喻了。如《彩色的非洲》通过视频、图片等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向往,体现非洲的特色。在视觉冲击过后,学生在走入文本,就能入情入境地阅读,更容易也更愉悦地接受文字,内化语言。
(二)借助支架理写法本组课文主题一致,在写作特色上也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单篇课文的学习只能习得一位作者的写作方法。《回顾·拓展八》交流平台的要求是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回顾总结:在写法上,本组课文也有一些特点。如,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让我们围绕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交流学习收获。提供表格,可以很好让学生在梳理归纳式总结写法,有所收获。
课题 | 抓住的事物及特点 | 写法及结构特点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花 | 通过写风情折射出了一个哲理。 |
威尼斯的小艇 | 小艇 | 一物多喻、动静结合、总分写法。 |
与象共舞 | 象 | 总分、围绕人和象写出特点。 |
彩色的非洲 | 彩色 | 总分总,围绕“彩色”写出特色。 |
…… | …… | …… |
空白处的表格可以补充学生课外所读到的同一主题的文章及写作特色。通过这样的表格梳理,学生就能够清楚地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事物特点,通过什么方法写的。这是归纳写法的一种好办法。
(三)借助支架学语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执教《威尼斯的小艇》设计这样两个学习支架:(1)边读课文边思考 ,同桌讨论完成表格。(师巡视。)
(一)(2)现在你就是船夫,你能用自豪的口吻夸夸自己吗?口头练习背诵。 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 ),来往船只( ),我( ),毫不( )。不管( ),我总能( )。遇到极窄的地方,我总能( ),而且( ),还能(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3)看表格,读内容,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具体这一段的?(总结出“总分”的写法。)(4)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写写家乡的某处景物,写出特点。
(二) 学习“小艇的特点”的段落,设计这样的支架:(1)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划横线的词的好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有深,
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2)在你的身边,哪些事物很有特点?你能不能也仿照上面写一写呢? 仿写:……,像……。像……,仿佛……。从朗读到探究,从理解到仿写运用,学生经历了一种学习语言到内化语言、表达语言的过程。支架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单位,以整合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以学习支架为重要的学习载体,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利用单元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品味、揣摩、积累和运用语言,无疑是一条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