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刘晓平
1.教学目标
⑴了解与《口技》有关的知识,了解作者林嗣环等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理解、积累“会、少、间、名、奋、毕、几”等文言词语,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词语(如: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许许等),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等);顺畅朗读全文。
⑵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⑶感受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湛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口技”表演条理井然、细腻生动的记叙与描写。
难点:多方面表现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3.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叙述流畅描写生动的特点,拟用以下几种方法实施教学:
诵读体悟法;译述品评法;讨论置疑法;拓展探究法。
4.教学时间
两课时。
5.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了解相关知识,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理清叙述思路,努力译述课文。
教学步骤:
1.导语激趣
(录音机播放口技表演的磁带)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用你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学生描述老师点评)是啊,阳光明媚的春光中鸟儿欢快的百啭千啼,汩汩流淌的山间小溪,青青草地上羊儿咩咩的叫声,还有牧童悠扬的笛声,多么美好动人的春光图阿!其实这是口技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借助简单道具,模仿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学习清代林嗣环写的《口技》,透过生动的文字描绘,去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相信你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你会领略到这种传统技艺的无比美妙。
2.走进文本
⑴预习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①多媒体显示,给加点字注音。
少顷(shǎo) 呓语(yì )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 )欲 叱(chì) 犬吠( fèi ) 中间(jiàn ) 齁声(hōu ) 意少舒( shǎo )
②出示自己查资料内容,比较,点评。
⑵题目解说,链接相关知识。
①虞初和《虞初新志》
虞初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书名“周说”,共有九百多篇。《汉书·艺文志》将虞初列入小说家,后世常用他的名字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
《虞初新志》是古代笔记小说,由清代张潮编选,共20 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以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②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这篇自序说作者刚写完《秋声诗》,有几个客人来,他就“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客人分别举出机声、书声、棋声等,他都不以为“最佳”。有一个客人上前叙说了这段口技描述,终于令他大为赞叹,并记录在自序中。
③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表演者用口发出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现在的相声即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⑶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停顿、语气、语调、节奏,并标记疑难字词,注意多音多义词的读音,感知主要情节。
②学生轻读,根据注释掌握有关字词的正确读音。
③学生默读,注意体味感情的运用。
④学生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语气、语调,大胆提出问题,疏通文中的疑难词句,有疑即问。
教师释疑:(多媒体显示)
释义: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但,只。闻,听见。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绝,极点。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乳,喂奶。呜,发出呜呜的声音。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稍微。稍稍,渐渐。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腿。走,跑。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⑤学生齐读,领会课文内容和情味。师作点评。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似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⑥指名学生单独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师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简短交流后,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明确:
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演前气氛。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2~4 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 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⑦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点评。
⑷深入研析,完成语言转换。
①齐读第1 段,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
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明确:
以“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是全文的总说,即“善”字统领全篇,文章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展开的。
数词的运用说明表演场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着墨寥寥却暗示出表演者技艺之高、名声之大。
②指名学生翻译第一段。
师强调:补全成分,调整语序,对应词语,解决通假,认清活用,通顺句子,优美语言。
③学生背诵第1 段。
师指导:划分层次,注意句末虚词。
3.课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多媒体显示)
⑴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义。
善:① 京中有善口技者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
止:① 渐拍渐止
② 止增笑耳(蒲松龄《 狼》 )
指:① 手有百指
② 不能指其一端
间: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 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
⑵用“/ ”标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遥闻深巷中犬吠。
⑶翻译句子。
①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参考答案:1.善:搜长;长处。止:停止;只。指:指头;指出。间:夹杂;一会儿。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遥闻/深巷中犬吠。 3.①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②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其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 又一客曰:“姑妇揪枰声最佳。”曰:“何言之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未闻,什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 ” 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
(《秋声诗自序》 选段)
注: 驺(zōu),古代给贵族掌管马车的人。 揪抨(qiū píng ),棋盘。
⑴客人各举出哪几种声响?请在文中画出。
⑵客人所举的几种声响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
⑶选段中用省略号标明省略部分,即为课文中所选的《 口技》,“我”对此所作评价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共举出三种声响:第一种是织布机声与儿子的读书声;第二种是呵马之声和音乐声;第三种是婆媳的下棋声。 2.第一种声响反映了书香门第的生活;第二种声响反映的是浮华的贵族生活;第三种声响反映的是婆媳和乐、高雅的生活情趣。 3.善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