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是真实的课堂,课前除了预习没有让孩子知道课程的任何环节。有所不足就是在另一个班预上的时候拖堂了,所以这堂课我就很着急,结果在录播室上课,后面又有老师听课,孩子们被庄严肃穆的气氛镇住了,没有平时那么自由散漫,胡思乱想,胡言乱语,35分钟左右就上完课了。课堂时间充裕,源于课前的自学预习和阅读做得很扎实和课堂气氛的不同。但是应该把孩子们交流的在书本上留下印记,在课堂上让孩子更多地做笔记,勾画批注,背诵,也许印象会更加深刻。
然而同组的老师讲他们要细品人物的形象,细读文章的语言,不准备用我这种主题群文阅读的方式上这几课。可是第六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学习浏览,浏览后快速提取信息。这让我思考一线教师的很多不舍,是不是缺乏裁剪的艺术。写作文需要裁剪,教书的内容不需要裁剪吗?前面的第一单元,学《邓稼先》《鲁迅先生二三事》《说和做》等,难道我们对人物形象和语言的品味还不够细致吗?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对一些好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了疑问,我们在前面就品味的语言了。
还有一点就是,预上是时候,另一个因为怕他们作业多,没有叫他们梳理文章内容,只做了生字词,作者介绍,对不理解词句提出疑问,探析三篇文章的不同之处。结果课堂上孩子遍地乱翻书,找不到答问的点。于是我就用了两个课时,一个课时读《伟大的悲剧》,提取信息,梳理主要内容,解答疑问,一课时读《太空一日》和《带上她的眼睛》,正式上课的这个班孩子们很来得起。所以预设的课时是两个课时,实际上出了三个课时。
这也是我对群文阅读太过粗泛的一种思考和应对的措施,上次听了全国的群文阅读课展示,感觉他们的读,深入了意,却肤浅了词句与内容,也许我们可以在前置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个肤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