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金点巧指: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落
(1)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
(2)方法: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同时注意说明文段中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2、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再表述。
(1)过程: a、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b、合理地整理、组合概括信息; c、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重要信息”具体指:
a、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b、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
c、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d、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很有可能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
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
1、说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说明方法;6、说明文语言特点
三、说明文常见考点
1 、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的把握,对关键词、句的辨析。
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
四、重难点突破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温故知新
例如:已学《苏州园林》一文中,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
2、方法归纳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事理性说明文可以指出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的__
3、真题演练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恩施民居------吊脚楼》和《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这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分别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二)结合已学课文说说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 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恩施民居------吊脚楼》中“吊脚楼是恩施州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一般依山而建,成群罗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 。”一句中“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一般”一词指的是普遍情况,说明吊脚楼大多依山而建,成群罗分布的情况,删去后就不能准确说明,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方法归类
①、表态:不能删。 ② 、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 解词或解释句子。
③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演练:“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这句中“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2﹚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烧开水的过程”等)
举例分析:
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空间顺序: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举例分析: 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佛印(右)(空间顺序)
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
举例分析: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般→ 个别)
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结果→原因;主要—次要)
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概括→ 具体)
(三)、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1﹚总分式:包括“总(概说) --分(具体) 、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2、说说《恩施民居------吊脚楼》和《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两文的结构。
(四)、常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
1、掌握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打比方: 像、仿佛……
2、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和认识。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3、方法演练
五.教你一招----------
答题技巧:
整体阅读知大意
关键语句看仔细
题文对应别忘记
筛选比较要铭记
顺口溜
1通读全文
2看清问题
3题文对应
4找信息区
5筛选,比较,排除
六.板书设计
说明文复习
-答题技巧:
整体阅读知大意
关键语句看仔细
题文对应别忘记
筛选比较要铭记
顺口溜
1通读全文
2看清问题
3题文对应
4找信息区
5筛选,比较,排除
课后反思:
在复习说明文时,既要兼顾文体特点,也要因课制宜。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对象、对字词的提炼都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成为每篇说明文的教学重点,确实很明显的可以提到,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些文体特点不是很明显的文章可以淡化,甚至可以不讲这些。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说明文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