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一篇优秀的五年级课外阅读练习


南京市浦口区顶山小学 梅永钢



麻雀唧唧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唧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

“咦,这是干什么?”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唧!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唧,喳喳,唧唧唧!”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

“唧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1. 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阅读叙事性作品有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如何检测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主要方法有两个: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文章加个题目。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不能抓住文章的线索或不能正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很难准确地给文章加题目的。命题人设计的这个题目是有明确的考察目标的。)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戏弄:

(简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各个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检测的重点,这样的题目既能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看出学生的语感的强弱,同时也是学生词汇积累情况的反馈。)

3.文中的“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中“滚”字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写出理由。(2分)

(简析:从新课标颁布至今,人文之花盛开于小语课堂,“合作感悟”之风刮遍小语课堂,“训练”一词逐渐淡出了教师的视野,课堂上缺少了以词句品评为特征的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语感训练。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头重脚轻,根不牢”的情况。其实,《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强调“训练”,但在其表述中,还是有比较明确的训练要求的。其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不去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可见,命题人设计的这个题目对矫正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重感悟,轻训练”的状况是有明确的意义的。)

4.能正确概括文中的麻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遇事爱发表议论,喜欢指责别人。

B.老实巴交,经常受人欺负。

C.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

(简析:这个题目要检测的是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型设计的角度来说,同时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求甚解,不定下心来阅读,不注意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是很容易被第一个选项迷惑的。)

5.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出文中空缺部分的内容。(50字左右)(5分)

它见到了什么──

(简析: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题目,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必须准确理解短文的内容,并且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必须注意到题目中的提示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尤其是“又”字。如果学生阅读习惯比较好,语感比较强,注意到了这个字,就会自觉地联系前文进行想象。否则,学生就会进入一种“自由想象,离题千里”的状态。)

(综合评述:从课后设计的几个题目来看,命题人准确而透彻地把握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和五年级的教材训练要求。这篇课外阅读练习对于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评价具有比较强的导向性,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课外阅读练习。)
难度极大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