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第2课时)


名师课堂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第2课时)
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小学 胡肖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一声不倒一声、诸亲六眷、监生、挑掉、两茎、登时”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题引入
1.简介《儒林外史》。
师: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连写作风格都深受影响。这部小说就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强调“梓”的读音。)
师: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读书人。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教师板书:严监生,强调“监”的读音。
师:这严监生姓严,名──?
师:“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谓,就像我们常说的秀才、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
3.感受“富有”。
师:《儒林外史》中是这样描述他的:屏幕出示句子──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里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
师:看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家财万贯,富得流油,富可敌国。
师:是啊,在那个时代,十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
生:大富翁,大富豪,大地主。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大富翁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用字上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请大家一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师:大家读得真是有滋有味,考考大家!
出示词语:监生、揩泪、挑掉、登时、诸亲六眷、两茎、一声不倒一声
开火车读词语,对的就跟读两遍,不对的请举手纠正。
师: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什么?病情很重,再不见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严监生病重时样子的句子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个别生读。
师:这个句子比较长,可不好读,大家也试着读读这个句子。
师: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词语?
生:奄奄一息,病入膏肓,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师: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中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能感觉到他已经奄奄一息,命悬一线啦!
指名读,齐读。
师: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却“总不得断气,还要伸着两个指头”,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严监生肯定还有心事未了!
师: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心事未了呢?因此我们的目光就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两个指头。请一生把“两个指头”写在黑板上。
师:面对严监生的那两个手指头,诸亲六眷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大侄子猜的是──两(个亲人)
二侄子猜的是──两(笔银子)
奶妈猜的是──两(位舅爷)
师:这三个人猜得合情合理,但他们猜对了吗?
生:没有。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三人猜测后严监生有何反应的句子来。
出示句子:
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第二次: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第三次: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还是两根手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同学们,请你设想一下一般人在临死之前,应该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生命,亲朋好友,钱财……
师: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不是没有见面的亲人,更不是没有交代清楚的遗产,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油灯里的两茎灯草,严监生的妻子赵氏猜中了。
师:是啊,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
师引读,一生读赵氏说的话──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引读,等赵氏挑完一茎之后,你再看──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生齐读。
师: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生:严监生如释重负,终于安心地死了。
师:是啊,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两茎灯草,就怕那多点的一茎灯草会费油。你说这一茎灯草能费多少油?可是在严监生心里却比生命还重要。这让我们又不禁回想起刚才介绍严监生时说他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临死前却为那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两茎灯草“登时就断了气”。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又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
生:吝啬、一毛不拔、啼笑皆非。
师:是节约么?一屋的人,一盏油灯,两茎灯草所能发出的光实在有限,屋里还是昏暗的,这可比不得我们现在的电灯。这样的节约大大超出了人之常情,过分的节约就是吝啬了。
(三)品读句子,理解文章写作方法
师:咱们再回到课文中去,同桌合作来读读这个部分,一位同学读四个人的猜测,另一位同学读读严监生的反应,看看能不能让你的同桌听了你的朗读之后,好像严监生就在眼前一样!
师:听大家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跟大家来合作一下。我来读这四个人的猜测。请同学们来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得让老师也如见其人!提示学生注意奄奄一息的人的表现和摇头时的动作特点。
生读。
师:读得不错,可是还没有读到严监生的心里去。你想啊,严监生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耗了,可是大侄子却没能猜中他的心思,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
生:很着急!
师:之后,二侄子也没猜中,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生:失望。
师:这时候,奶妈来了。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
生: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我想问一下,严监生这时候把眼闭着摇头,什么感觉?
生:绝望。
师:是啊!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了。是这个意思,我们一起读。
师:此时,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呀。等赵氏挑完一茎之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此时他已是如释重负。
师:作者写的这四次反应,不仅写出了严监生的心情,还写出了心情的变化过程。把他的心路历程都给描绘出来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严监生从大侄子的猜测到赵氏的猜测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体情况怎么样?
生:越来越不好了。
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生:前边还能睁着眼睛,到后边眼睛都闭上了,他已经越来越没有力气了,估计就剩下一口气了,再到后来登时就没气了。
师:作者用这四句话还把严监生走向死亡的过程给表现出来了。这才叫临死前的严监生嘛!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严监生的这四次反应,看看作者都是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
生:神态与动作。
师:同学们,这么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写的这四次神态与动作的描写可不简单哪,真可以说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啊!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四句话!
生齐读。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他心头一定涌动着千言万语。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严监生的心声通过语言刻画出来呢?
生:因为他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没有力气再说话了。
师:是呀,作者抓住了严监生已是病入膏肓无力再说话这一特定的条件,选择了恰当的角度来对人物进行描写。
师: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也就是临死前的表现夸张放大,为了两茎灯草不愿断气,进行细致刻画。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如一声不倒一声,伸着两个指头,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登时断了气,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语言简练但又极富表现力。
师: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作者这种写法的精妙吧。
师生引读。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假如你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小气、吝啬的人,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名字,谁?
生:严监生!
师:想起严监生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他临死前伸着的──
生:两个指头!
师:你看,这就是吴敬梓创作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句子吧。
生齐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你们看,就是这些小小的动作、神态,就是这样细微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真不愧是描写人物的经典啊!
师:在《儒林外史》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比如“范进中举”“马二遇仙”,都很有意思。尤其是吴敬梓在人物的描写上,那真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在课后我们不妨找来读一读吧。
四、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