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课的两个训练要点定为朗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观察方法。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基于本课的内容及形式的特点而定。散文适合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写作思路清晰,用语准确生动,观察视角独特,故作为写作的范文。教学篇目应是写作的最好范本,不可截然地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因此,在学习本文时重点启发学生发现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而不牵”,不留痕迹地完善学生的思维盲区。
一、导语设计:
北地的冬凛冽泼辣,江南的冬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会有一番怎样别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引入课文。
二、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语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师可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脑海要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映显出的画面力求清晰完整。
注意:朗读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
①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的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
(要求:初读,把握基本内容,理清结构层次;精读,理解中心意思,揣摩生动描写)。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了大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分小组通过对精彩片断的反复诵读,揣摩老舍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及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示例:
1第2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2第3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后的景色,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3第4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睛”“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在这段文字中写“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4第5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写水的“温晴”的?
四、《济南的冬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观察角度的新颖独特,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写景文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一个要点。结合本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写作技能的指导。
首先要弄清作者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在哪里。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描绘雪后山景,作者在远眺。描绘冬水,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在弄清“观察点”的基础上,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例如,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观察所得具体化,就是常用的方法。作者远眺矮松树尖顶着白雪的景象,这是矮松的形态引起作者的联想,借助“日本看护妇”的比喻把观察所得具体化了。要引导学生在体味、揣摩中学习观察的方法。
实施方案:学习了老舍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依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秋(夏、冬)天”的短文。
[教学设计B]
可采用发现问题法阅读。
创意说明: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被忽视的盲区。可尝试使用此种阅读方法。
由于《济南的冬天》内容浅显,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之余发现问题,并展开讨论,寻求解答(采用小组合作解决的方式,教师做适当点拨。也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提倡创造性的阅读)。
例如:
(1)老舍写雪,落在树尖上的是“顶”;落在山尖的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发现作者用语之准确、之奇妙。
(2)全文通篇介绍济南的冬天,可文章的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如何理解?
[教学设计C]
采用比较阅读法。
创意说明:《课标》尤其提倡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文学作品的积累。因此,以教学篇目为立足点,进一步开拓视野,丰富阅读体验,进行更好的语文教育,为学生的成长铺设一道人文背景。
古今中外,写冬的诗文较多,可把“诵读欣赏”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及“文笔精华”中《草原之冬》等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与审美品位。
学生亦可在课余时间搜集写“冬”的诗文,课上交流鉴赏体验与学习心得。
教师也可推荐阅读篇目,供学生参考,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比较篇目,写出比较鉴赏小论文,字数不限,有独特体验和见解尤佳。
[资料整合平台]
(1)推荐写冬作品
如,王鲁彦的《雪》、周同宾的《雪》、鲁迅的《雪》、茅盾的《冬天》、俞平伯的《雪晚归船》。
例文: 雪晚归船
日来北京骤冷,谈谈雪罢。怪腻人的,不知怎么总说起江南来。江南的往事可真多,短梦似的一场一场在心上跑着;日子久了,方圆的轮廓渐磨钝了,写来倒反方便些,应了岂明君的“就是要加减两笔也不要紧”这句话。我近来真懒得可以,懒得笔都拿不起,拿起来费劲,放下却很“豪燥”的。依普通说法,似应当是才尽,但我压根儿未见得有才哩。
淡淡的说,疏疏的说;不论您是否过瘾,凡懒人总该欢喜的是那一年上,您还记得否?您家湖上的新居落成未久。他正对三台山,旁见圣湖一角。曾于这楼廊上一度看雪,雪景如何的好,似在当时也为留下深沉的影象,现在追想更觉茫然——无非是面粉盐花之流罢,即使于才媛嘴里依然是柳絮。
然而H君快意于他的新居,更喜欢同着儿女们游山玩水,于是我们遂从“杭州城内”翦湖水而西了。于雪中,于明敞的楼头凝眸暂对,却也尽多佳处。皎洁的雪,森秀的山,并不曾辜负我们来时的一团高兴。且日常见惯的峦姿,一被积雪覆着,蓦地添出多少层叠来,宛然新生的境界,仿佛将完工的画又加上几笔皴染似的。记得那时H君就这般说。
静趣最难形容,回忆中的静趣每不自主的杂以凄清,更加难说了。而且您必不会忘记,我见时对着雪里的湖山,悄然神往呢。我从来不曾如此伟大过一回,真人面前不说谎。团雪为球,掷得一塌糊涂倒是真的,有同嬉的L为证。
以掷雪而败,败而袜湿,等袜子烤干,天已黑下来,于是回家。如此的清游可发一笑罢?瞧瞧今古名流的游记上有这般写着的吗?没有过!——惟其如此,我才敢大大方方的写,否则马上搁笔,“您另请高明!”
毕竟那晚的归舟是难忘的。因天雨雪,丢却悠然的双桨,讨了一只大船。大家伙儿上船之后,他便扭扭搭搭晃荡起来。雪早已不下,尖峰却澌澌的,人躲在舱里。天又黑得真快,灰白的雪容,一转眼铁灰色了,雪后的湖浪沉沉,拍船头间歇地汩然而响。旗下营的遥灯渐映眼朦胧黄了。那是中舱的板桌上初点起一支短短的白烛来。烛焰打着额,以船儿的欹倾,更摇摇无主,似微薄而将向尽了。我们都拥着一大堆的寒色,悄悄的趁残烛儿觅归。那时似乎没有说什么话,即有三两句零星的话,谁还记得清呢。大家这般草草的回去了。
使用建议:(1)前三篇《雪》可和《济南的冬天》的写雪段做比较欣赏。《雪晚归船》可与《济南的冬天》全文从写作风格等角度比较阅读。
(2)关于课文:
淡雅秀丽 玲珑剔透
——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写冬景的散文佳作。作者用新鲜、明快、健朗的笔调,悉心描绘了北方名城济南冬天的景象。宜人的气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明澈透碧的水,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那生动形象的比喻,那富有生命力的拟人,那浓淡相宜的色彩,那玲珑秀丽的景物,都在读者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语句优美,富于感染力,字精词当,读来别有一番诗意,令人百读不厌,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
一年四季,春天大地复苏,草萧树青,充满生机,历来是诗人画家笔下常用的素材;夏天万物茁壮、山荣水美,也不失咏叹之色;秋天色彩斑斓,富庶充实,被冠以“金秋”的美称。唯有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总有一种严寒肃杀凄凉之感。可是老舍笔下的冬天,却一反平常,竟然是那样温暖安适,荡漾着春天的气息。真是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山是多情的山,雪是多情的雪,那水也是多情的水。作者的画板移到水前:水不结冰,冒着热气,水藻“真绿”,使得“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要在水里照个影”。看,这水是何等有情,人怎能不和它亲近呢?作者又引导读者从水面一直看到晴朗的天空,水绿天蓝,澄澈高远,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在蓝天和绿水之间,有红顶的房屋,有黄色的小山,有灰色的树影。蓝、绿、红、黄、灰,清淡中又点缀着娇艳。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调配色彩的功力。作者又着一个“包“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天地空间的明净、博大、玲珑剔透。从空间上给人以立体的美感享受,使读者不能不与作者发出共鸣:真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者从外表皮肤的感觉,写到内在心理的感受,从远山写到近水,从轻风写到小雪,蓝天、白雪,青树、黄山;绿的水草,红的屋顶,灰的树影,银的镶边,微微发黄的阳光,粉红色的余辉,创造了色彩的美,又创造了空间立体的美,而温暖、安适则是充满画面的主要气氛,读者就在这温馨的美的世界里徜徉。读文如读诗,读文如观画。《济南的冬天》既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又是一首玲珑的诗,一幅秀雅的画。
(3)图书资源:《老舍杂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4)影视资源:《济南》
(5)网络资源:http://pinming.3322.net/xntj/th-x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