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本文叙述故事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方法:反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了解王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有些另类的老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青睐,他就是——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 弥勒佛(mí lé) 铁杵(chú) 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明确: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 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明确: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延伸“写一写,练一练”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五、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几何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故事,写出了王老师教学艺术的高超,赞扬了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教学方式幽默风趣的老师。
《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本文叙述故事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方法:反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了解王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年夏天在网络上疯传的一张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所耳闻,那么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介绍一个今天夏天也很忙的草根作家,大家看黑板,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马及时,为什么说他很忙呢?原来啊,他花了两个多小时一时兴起写的文章《王几何》在今年夏天被选入了我们语文的教材里面,大家都忙着学他的文章,他真的是非常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新鲜出炉的文章(板书“王几何”)。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之间互查注音,检查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完成情况。
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板书)
三、小组分任务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指导:眼到、心到,手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带着问题默读。
2、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找出表示王老师和大家行为和反应的词语或者句子,简洁概括。
第一小组5-7自然段。
第二小组8-9自然段。
第三小组10-12自然段。
第四小组13-16自然段。
第五小组17-22自然段。
第六小组23-26自然段。
四、课堂教学,互动学习
1、老师讲解1-4自然段,学生表演,表演点拨结束,小组展示成果。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读第二句,提出疑问,为什么使用问好,打出一个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用?与《羚羊木雕》的开场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3)学生表演第三自然段,老师进教室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勾画描写老师行为动作的词语,
明确:夸张的写出老师的胖,但是却动作敏捷。
(4)老师引导,这个老师太特别了,我和大家都很想再往下上这堂课,看看这个老师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各小组请展示。
(5)王老师,同学们。
第一小组:长时间哑笑——哄堂大笑。
第二小组:反手作图——震惊发呆。
第三小组:介绍自己——屏息静听。
第四小组:交代绰号——哄堂大笑。
第五小组:请同学徒手作图——笑的满脸泪水。
第六小组:教育大家——鸦雀无声。
(通过老师点拨,各小组代表完成任务板书情况)
(6)老师提出质疑,结尾“42”能不能换成全班同学,为什么?
2、明确:用数字强调,更能体现出同学们对王老师的铭记。
最后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巩固练习。
五、老师总结,拓展延伸
大家知道吗?其实马及时从来就没上过王几何老师的任何一堂课,只是马及时在经过王老师上课的教室的时候,听到班里传来的阵阵欢乐的笑声,停住了脚步,他奇怪为什么这个老师有这么大的魅力,就站在一旁细细听讲。他想知道为什么同学如此喜欢他的课堂,细心观察,留意,就积累了这个素材,就写出了这篇文章。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文章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希望大家课后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