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讲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我都会忍不住感慨,人性之美,人性之善,在文字中缓缓流转。
老王,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身份低微,赖以生存的仅仅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拉人、载货,靠着体力生存,可偏偏身体又不不好,患有眼疾,瞎了一只眼不说,一到晚上好的眼还看不清路,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居住在塌败的破落院里,家不成家……可这样一个被人看作是“苟且存活”的老王,却质朴无私、善良、感恩,在杨绛夫妇收到不公正待遇的文革时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默默出手帮助,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给“我们家”送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还要车费减半,从不会因为我们好欺负而来欺负我们,在自己“行将就木”之前,还挣扎着到“我们家”送来应你该是他所有的“财富”香油和鸡蛋,这样的一个老王,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敬。所以,杨绛在文末不断反思自己,觉得心上不安,几年之后还在自责懊悔,觉得是“一个幸运者对步行者的愧怍”,这也不由得让我感叹,杨绛先生又是怎样一种善良啊,所以在整篇文中,我看到的是“用善良体察善良”的美好画面。
老王,因为作者一家对他的善良感念在心,尽自己所能回报着,杨绛,虽遭不幸批斗,家人朋友避之不及,却从不怨愤、指责,依然对待比自己处境更糟糕的人群,尽力帮扶,这两股善良汇聚起来,就形成了那个黑暗时代最美好的光亮。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善良。想起前些年看过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一辈子做好事的雷锋战友,因救人被讹;想起路边摔倒的老人被小学生扶起而被讹;想起看到路边问路者会先想到会不会是骗子;想到被报道的诸多行乞者转身就变成富豪;想到毒奶粉、假疫苗、地沟油……人们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脚步太快,忘了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和良心; 忘记了我们需要付出真心和善意;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我甚至很无奈的教育孩子们,善良不能没有防备,外出不要和陌生人说,不要多管闲事,还列举出各种“真实案例”以警醒他们,因为身边的学生,真的就有在上学路上被拐卖的事例……可是,每次讲这些,我的内心都是痛苦的,我希望我是宣扬“真善美”的使者,而不是“危言耸听”的传播者。
我又想到的特蕾莎修女,再看这段话,突然慢慢释然了。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通常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友善。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这也许就是不管世界怎样,我坚守我的善良最好的诠释了吧,就像杨绛,就像老王,就像特蕾莎修女,就像世上那么多善良的人一样。
希望我能将善良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随着他们的成长,渐渐生根发芽,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