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堂实录观后感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就成为高中生必修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我今天看到的这个《雨霖铃》课堂实录就呈现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情境创设作铺垫。在语言赏析中,讲课老师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诗歌来使丰富这堂课浓浓的诗歌意境之中。我感觉这种无形中的渗透远比直白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古典诗歌教学要紧扣“怎样读,怎样表达”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而“怎样读”是首要完成的任务。于是,在《雨霖铃》教学中,讲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人手,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运用联想手段来分析诗歌,体会婉约词缠绵悱恻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比如,解读“寒蝉”,学生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在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自然引导学生找出“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体会渲染出的那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最终感受作者那浓浓的别离之情。只要抓住关键的意象词,通过联想,举一反三,易于阅读理解。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尚有一些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
1、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诗词的教学,向来要求以读带析、以读促悟,要求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缺少了让学生反复朗读、品读诗词的过程,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2、在课堂上,尽管有学生的活动,但是学生活动时间过长,教师没有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和评价,使他们缺少更大的施展空间。
3、课堂上学生的鉴赏表达较少。
通过学习,我收获了许多,我也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观我目前的不足。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