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征君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庄绍光,名尚志,字绍光,人称庄征君,以字行于世。古典文学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南京累世读书人,即书香门第。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书中的庄绍光及杜少卿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绍光最大的特点。
他并不是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纷纷扰扰中从容而成功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征辟时显然已经知道自己是难容于朝廷的,故而对妻子说“你但放心,我就回来,断不为老莱子之妻所笑”。庄征君面君,天子问政,正欲奏对,头顶一点钻心疼痛,着实难忍,只好恳请细思之后再为启奏。回到下处看时,头巾里一只蝎子。次日焚香卜筮,卦辞乃是“天山遁”。
图片
庄征君知“我道不行”,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求赐还山的本,呈递上去。朝中权臣托人捎话,欲将其收在自己的门墙之下,但庄征君的婉拒之辞不卑不亢,并称“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况太保公屡主礼闱,翰苑门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这一个野人?这就不敢领教了。”太保碰了个软钉子,立即便以祖宗法度为词,使得皇帝准了庄征君的还山奏本。朝政这个局面,是庄征君意料之中的,所以辞得那样干脆。庄绍光的这种悠然,多少有一种杜少卿和虞博士中和起来的特点。李巡抚要举荐杜少卿入京做官,杜少卿千方百计地推辞;虞博士虽然不是范进那一流为了举业而疯狂的群体,但他也并不拒绝读书考试做官的道路。
庄绍光表示“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这就表示他并不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仅仅安于独善其身的个人境界,元武湖只是由于“我道不行”而被动存在的一个“桃花源”,远不是他理想中的栖息之地。皇帝把元武湖(玄武湖)庄绍光赐给庄绍光著书立说,不会是庄绍光在理想深处的意愿而阻挡他实现人生抱负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太保公。
庄绍光的最大特征是悠然,这种悠然无法和俗世的喧嚣相容。所以尽管它表明自己和山林隐逸不同,但他又不得不“隐居”起来。不同于虞育德的是,庄绍光对于之不同道不合的世俗小人和官僚是不欲一见的。当他从京师回到南京后,高大老爷、布政司、应天府、本城乡绅都争欲拜见,习惯于悠然独行的庄先生恼火中“作速搬到湖上去受用”,甚至最初虞育德前往拜见,都吃了闭门羹。也就是说,庄绍光接受举荐上京,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当自己的“道”无法得到重用时,他就只有不甘地做隐士,尽管他否认这一点。
图片
庄征君性格
第三十五回“圣天子求贤问道,庄征君辞爵还家”的回目就已表明了他的心志。当时的社会已经回不到魏晋风度名士翩翩的状态,而他不愿身陷囹圄,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践行着儒家独善其身的信念。作为泰伯祠的亚献,虽未出仕,但仍尊奉儒家的伦理传统。而作为泰伯祠主祭的虞博士,则被作者尊奉为圣人形象。与其他人物的出场方式不同,作者对虞博士的生平经历是单独进行介绍和提炼的。虞博士身上有儒家的包容、仁义,同时又兼具道家的隐逸思想,书中借用杜少卿之口形容虞博士:“虞博士襟怀冲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显示出了虞博士在江南一带文人心中的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江南文人虽有才情,虽有出仕之心,但他们更多的状态是徘徊和隐逸。就像对赵雪斋和与他同年的黄公的讨论中,众文人在出仕与圆满人生的选择中表明了自己的追求,但这样的追求总伴随着无奈与失落,是时代造就了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
成老爹
批恶俗,揭无耻,《儒林外史》针对的不仅仅是士林。对那些与官场稍有沾连的趋炎附势的民间人物,作者也不放过。信手写下的小人物,小段落,都是场面鲜活,口吻毕肖。人物心理的利势,灵魂的卑污,无不纤毫毕现;作者一字一句,都是诛心之笔。
四十六回上场的成老爹,是一个“兴贩行的行头”,他要是就在农村吃山芋粥,肚子本也不会有什么毛病,可惜他非要进城。进城就在虞华轩家住下,打个秋风,虞家饭总是会给他吃的。可惜这老人家非要趋炎附势,放着虞华轩叫他办的事不办,非要说自己近几日应酬,忙的不得了,竟扯谎说五河县气焰薰天的方六爷要请他吃午饭。这个谎,他要是在别人面前扯,说不定还能赚来尊敬和艳羡,可是他偏偏要在虞华轩面前扯。
虞华轩是什么人?书上说他曾祖是尚书,祖是翰林,父是太守,自己是“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到尾”。但就是他自己没有功名,所以在五河这恶俗地方,说什么人们也不信,人们总不许他开口,就是说没有话语权。虞华轩这样的人,生在这个地方,肚子里的气可想而知。他对抗恶俗的方法,就是拿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开涮。
这回的成老爹是撞到枪口上了。他略施小计,就弄清了真相,又以方六的口气写了个外后天请吃饭的帖子找人送到成老爹的房里,把成老爹的谎言坐实。到了外后日那天,虞华轩家里的小厮当着成老爹的面,拿进来许多酒肉,暗示虞府中午有客。又叫了个卖草的,冒充方家仆人来催成老爹。喜剧的道具、龙套、舞台全都布置就绪就等开场。
图片
一边是满心喜欢赴宴,一边是根本无意请客,成老爹到方家遭遇的尴尬可想而知。不咸不淡的话扯了半天,也不见客来,也不见摆酒,成老爹肚饿,就以退为进,假意告辞,方六自然不会挽留。这回,成老爹可是扎扎实实扑了个空。盘算虞府现成的酒肉,赶快杀回马枪。回到虞府,果然见一班人,“摆着五六碗滚热的肴馔,正吃在快活处”。
虞华轩的狠处现在出来了。见成老爹进来,虞华轩一面急忙封口,说:“成老爹偏背了我们,吃了方家的好东西来了,好快活!”把成老爹抵死在墙角,叫他不好意思改口;另一面叫小厮“快拿一张椅子与成老爹那边坐,泡上好消食的陈茶来与成老爹吃。”再狠狠给他砸上几锤。可怜成老爹肚子正饿,不能上桌吃倒也罢了,却叫他看着别人“大肥肉块、鸭子、脚鱼,夹着往嘴里送”,那无异于酷刑。而那盖碗的陈茶,可是消食的,左一碗,右一碗,送来与成老爹,成老爹越喝越饿。这是在伤口上撒盐。“气得火在顶门里直冒”,肚里说不出来的苦。虞华轩们吃到晚,成老爹一直饿到晚,等客人们走完了,成老爹才“悄悄走到管家房里要了一碗炒米,泡了吃。进房去睡下,在床上气了一夜。”
在这一出小喜剧里,成老爹成了悲剧人物,当然最悲惨的是他的肚子。我们还不能说虞华轩太恶毒,因为小说里,成老爹的利势嘴脸也实在难看,一心攀附权势,还要在虞华轩这样的人面前显摆,被饿了一天,还是很难得到同情。成老爹有了一碗炒米,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们需要设想的到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成老爹真的在方府吃到了午饭,你说他回到虞府,或将来到乡下会怎么说?
这关涉到某一类型的人,在得到便宜的情况下的两种心态,一是怕招忌,而故意把这事说得苦不堪言,作为生存智慧,这倒也无可厚非;二是,想炫耀,不好直说,故意从反面设词,等着听的人对自己的否定来个再否定,从而榨取别的夸赞和艳羡。这后一种心态和表现方式,特别具有文学价值和超越时代的意义,值得研究。
那么成老爹会怎么说呢,我们先只要看看夏总甲,就不难揣测出答案了。
夏总甲是山东兗州汶上县薛家集的总甲,年纪虽不小,却是“年里头现参的总甲”。从资历看,是新干部,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老革命。别看总甲最多也就是保长那么大,但毕竟也算是半个身子进了官场,所以出场时的那气焰,真是炙手可热。书里的第二回,年初八,薛家集的几个大户聚在庵里商量闹龙灯的事,夏总甲进来了。吴敬梓给他的肖像绝不是漫画,而是写实:“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就如油篓一般。”就这么一个家伙,进门后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先是颐指气使地吩咐庵里的和尚把他的驴给喂饱,说是“议完了事,要到县门口黄老爹家吃年酒去”。接着就开始捶腰,一边捶,一边抱怨说:“俺如今到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把我跌了下来,跌的腰胯生疼。”
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种人,得了便宜还卖乖,捞到了好处还撒娇,吃过猪肉装回民。心里一心想干的事,嘴上却叫苦。从市井小民,到喊做名女人难的影星,到大总统袁世凯,都有这个德行。夏总甲嘴里说着的县里的那些黄老爹、李老爹、夏老爹时好不得意,说是“从这新年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虽说这些老爹也只是县里的衙役、班头,撂今天,最多也就是公安局的股级干部,有的连字也不识,但在薛家集这乡下,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夏总甲能交结上他们,那得意之情,炫耀之意,充盈于胸,直要鼓荡而出。但夏总甲毕竟算是沾到官场腥气的,矫情应该是必备的基本功,所以表现出来的,却是在这里大叫苦经,说当了总甲是多么的痛苦,没有做田的快活,颇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味道。
别说这是小伎俩,人人都能一眼看穿。能看穿的固然不少,但善良的人还是太多。往往听他们一诉苦,同情之心顿生。觉得这些在官场滚的,得大名的,处高位的,实在痛苦得很,真的没有自己喝了两碗苞谷粥,蹲在南墙根晒太阳适意。要不吴敬梓就不要这么写了,要不冯小刚也不会像《皇帝的新衣》说实话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在电影《甲方乙方》里,把那个叫喊名女人难当的影星弄得鬼都不上门,让她尝尽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失落。
回头再来讨论前面的问题,就是,如果成老爹那天在方府吃到午饭,他到虞府会怎么样说?按夏总甲矫情和撒娇的方式,他一定会说,方六爷家的酒太陈了,茶太酽了,肉块太大了,老母鸡太油了,陪客的身份太高了,方六爷是太客气了。陪他们吃饭真是活受罪。以成老爹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最多也是肘子怎么肥,螃蟹怎么大而已,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出黄金宴是多么的难吃、“女体盛”是多么的吓人这样的话的。这可能就是时代的局限,没有法子的。虽然酒席不同,但这样的人,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没有丝毫变化。要是再有人表演,你冷眼看着,心里想到了夏总甲和成老爹,会体会到这世界是多么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