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语文《荒岛余生》公开课教案和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其意义。
  3、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设想,想搞个有关野外探险的谈话录,今天,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对象。
  我们随同一批动植物学家去神奇的西双版纳原始大森林进行野外考察,突然,你发现远处出现一只漂亮的麋鹿,你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脚步不由得随它而去,走着走着,你发现同伴们不知到哪儿去了?四周是茫无一人,面对这样一片孤寂的原始森林,你的心理会怎么想的呢?
  生:害怕,手足无措,恐惧,
  师: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恐惧害怕能解决问题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在恐惧的状态下,人的智力将无法开发。我们首先要调整自身的心态。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笛福的《荒岛余生》中看看鲁滨孙是怎样解脱自身的心理恐惧的。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考虑
  文中的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样的?
  明确:孤立无援(解释)知足安命(解释)
  孤立无援这个词语出自哪里(课文第一段)
  请一同学读该段,该段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孤立无援的心情?
  我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控制我失望的心情,并尽量抚慰自身)
  过渡:从孤立无援到知足安命,鲁滨孙经历了一段心理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身处绝境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他到底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的哪几段进行描写的。?
三、合作探究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2-9段,其它同学从文中划出鲁滨孙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的句子。同学边听边划。
  大家找到了吗?能用自身的语言将其进行概括吗?
  2.请你小组合作图形(阶梯形、曲线形)的形式,对你上述所找到并经过概括的活下去的理由进行归纳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组展示,利用实物投影仪,同学解说,并分析讨论形成板书。(或在课件中,教师出示自身的归纳出来的图形)
  调整心态
  分析现状
  知足安命
  拥有食物
  拥有住的地方
  拥有生活必需品
  孤立无援我活着
  (沮丧无聊)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鲁滨孙找到了让他活下去的理由,而这一切都是他将自身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考虑后,所做出的理智的反应,看来,当我们陷入困境时,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去分析现状,鲁滨孙就是这样,不只如此,他还给我们总结出一条形经验教训,那就是(同学读)在最倒霉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可以自慰的事情。
  师:把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怎么对照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P172页的这张表格,来读读鲁滨孙在倒霉中所分析出来的坏处和好处。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
  对照看,女生把“我“改为“你”。
  五、走进人物
  1、推测人物命运:
  你觉得鲁滨孙能活着离开荒岛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能。从课文中找依据来回答
  2、在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滨孙?可结合课文来说。
  归纳人物性格:坚忍不拔,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务实肯干,勤于发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具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有谁读过《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全文吗?他后来是否活着离开荒岛?
  生:是的。
  师:那是在多久以后呢?
  生:28年
  师:在这荒无人烟的荒岛上,鲁滨孙生活了28年,在这28年中,他不时调整心态,考虑自身的处境,理智地思索,使自身勇敢的活了下去,后来成为一个胜利的大庄园主。
  六、课堂小结:用一句话表达出你了解《荒岛余生》这个故事后所得到的启示:
  生回答,各抒己见。
  往好的方面想,乐观
  战胜自身,再克服困难。
  考虑更坏的事情
  利用各种条件,从绝境中走出来
  师:认识了冒险家,认识了要战胜困难,做一位勇敢的鲁滨孙。
  七、身体力行(机动环节)
  假设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鲁滨孙带着一些先进的装备又一次流落荒岛,陷入了困境,请你们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罗列出来。
  八、教师寄语
  1.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身。————————————————————西方谚语
  2.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3.相信天地间唯一可能的救赎就是自救。
  4.挺住自身就意味着一切。
  总结:我们要做一个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强者,一旦在挫折的磨砺中插上永不言输,永不止步的翅膀,执着顽强地去追求、去奋斗、就能实现人生的飞越,迎接胜利的辉煌。
  九、安排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