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爬山感觉的读写训练——余映潮老师《狼》听课笔记


余映潮老师的课,不是第一次读了,这次的文言文,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
开头的成语进入,很是常见的热身方式,既是积累,又是对狼的初步解读,可以说是一举多用,还是整节课的铺垫,起着较好的引入作用。
令人难忘的是,课堂上的三读三写,这样的板块似的课堂结构,使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是不是现代文的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设计呢?
也许可以试一试呢!
读注释,读故事,读美段,这样的三读,对于文言文来说,很是实用。
文言文的语言,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必须要搞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的整体意思弄清楚。
所以,读注释放在第一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尤其是这个读的过程中,文言词汇的积累,不仅是把生字词的读音意思解决了,同时也是把书写解决了,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二读,读故事,每个词语的意思弄清楚。
余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朗读要求,在朗读中训练表情达意的能力,特别是出声地念书,要以声传情,传情达意,这样一来,课文也读好了,表达的技巧也训练了。
这样的课堂,每个孩子都在读课文,一句一句细细地进行理解性批注,人人都在动口,也人人都在动手,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做到了意思上的落实。
三读,读美段,这次是寻找最美的段落进行朗读。
既然是美段,就要美美的读,如何读?
余老师进行了介绍:第一就是读出悠闲的味道,还有快速反应的朗读,特别是恐惧紧张的那种情形,要通过语气,一气呵成地连读出来,要有感情,要有惊恐,不是毫无表情的。
这样的诱读,突出重点,多次反复训练,一次次肯定后再鼓励指点,使得孩子们读得更加起劲儿,练习得更加投入。
经过这样的三读,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接下来的三写,完全是有根有据,顺势而为。
第一写,补充情节概说。
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四自然段,老师给出了概说的内容,留下了第三自然段,要孩子们完成。
初中孩子,对这样的概说,还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刚才的读当中明白的东西里,悟出了这一段的精髓所在,总结关键的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有读到写的过程,教师铺路,人人行走其中,使得课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令人赞叹。
第二写,续写课文的评点。
也是老师先进行旁批,由学生朗读,感知,进行初步学习。
第一段:故事的开端,遇狼。
第二段,故事的发展,惧狼,贪婪。
第三段,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御狼。
接下来的第四段,由学生来完成。
第四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杀狼。
这样的总结力训练,实在很是巧妙,由扶到放的模式,给孩子们搭建了很好的阶梯。
三写,写简短赏析。
因为前面两个写,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种学习模式,那就是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做批注,余老师说这就叫简短赏析。
怎样让孩子们明白《狼》这篇文章的小说味,余老师做了详细的介绍。
这篇文章有哪些人物形象,有哪些细节?还要注意场景,伏笔,悬念这些,只选一个地方,同桌两个商量一下,动笔来写。
孩子们动笔,结果就找到了悬念,伏笔,场景,还有形象,实在令人艳羡不已!
余老师结课很简单,只是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句:
《狼》用顺叙法描绘故事,巧设悬念,预伏波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最后,“陡转”一笔,留下深长的意味。
其实,每个环节结束后,余老师都会进行小结,既是对课堂学习的肯定,也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又一次示范,更是对文本内容的一次总结。
无论是读,还是写,均采用三步走的模式进行,三层阶梯,三次提升,无论是读还是写,就跟爬山的感觉类似,时时刻刻让学生处在一个知识的挑战与兴奋中。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