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可以从高尔基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可以从海燕的形象导入;也可以直接听录音导入本文。
2. 按照预习要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找几个学生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在书中画出生字、词语,是否画出文中写到的自然物象。
3. 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重点学习生字词。学生边听边识记生字和词语。找学生念念“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语,师生共同纠正读音。同桌共同学习生字、词语,可以动手写一写。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多音字和形近字。借助注解、结合语境掌握“飞窜”“蠢笨”等词语的意思。建议让学生补充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4.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可以在学生读之前,适当进行朗读指导,讲讲朗读知识,如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然后选一段划分节奏,指导朗读。
5.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朗读比赛,要求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尽可能读出节奏、韵律。
6. 齐读这首散文诗,了解其大意。
(1)读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自己边听边画出描写暴风雨通近时,海面景象发展变化的句子。
(2)学生独立思考后,概括出暴风雨“酝酿一逼近一即临”三幅画面。
(3)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燕有着怎样的表现。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梳理出这首散文诗的写作思路。
提示:教师不要过早地出示结果,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把握暴风雨的发展变化,然后再概括三幅画面。
第二课时
1. 找学生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对学生读得不好的句子再加以朗读指导。
2. 复习字词。可以听写生字词,就“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进行提问。
3. 介绍作者及《海燕》的写作背景。
4.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提示:一段一段地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5.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海燕的形象。
第三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可以选取“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造句训练。
2. 学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律。思考、讨论“海燕”“海鸥”“乌云”等自然物象的象征意义。
(1)学生朗读画面一的相关段落,画出有关描写“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的句子,在读出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讨论这些自然物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关于什么是象征,以具体例子来解释,不要过多地介绍概念)。这一环节除了让学生明确象征的含义外,还要学习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
(2)学生朗读画面二、三的相关段落,思考,讨论。
①这首散文诗写到的“乌云”“狂风”“大海”等自然物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②诗人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物象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自然物象的敏感捕捉,学习诗人借自然物象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这是难点,教师要借助有关作者和背景的资料介绍,引导学生慢慢领会。
第四课时
1. 课前测试,复习巩固。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 师生合作,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生动、凝练的语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这首散文诗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感情。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抓住关键词语,把握修辞手法,加以赏析。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很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抱”“用”“掉”几个动词还用“紧紧”“恶狠狠”加以修饰,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写出了风的猖狂。
4.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几名学生朗读全文,要根据课文所写画面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变化,说说作品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把握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明确:作者创造出“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是在鼓励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革命的风暴,参加伟大的斗争,表现出作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5. 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形象鲜明,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2)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概括出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6. 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