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可以从介绍屈原导入,也可从历史剧的特点导入。
2.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掌握学情。主要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通读情况,以确定后面的教学环节。
3.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及成就,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屈原》剧情简介。教师借助投影或板书,对《屈原》全剧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剧情,有效学习课文节选内容。
5. 《屈原》写作背景简介。适当介绍本剧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创作意图。
以上各环节介绍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有重点地做些笔记,以便学习课文时随时翻阅,帮助理解课文。
6. 初读课文,明确生字词读音。说明:边读边勾画,不认识的字可以由同桌合作解决,教师抽查明确。读不准的字音,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本课除了课后的“读读写写”外,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词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明确读音和词义。
7. 布置课后任务: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1. 课前检测。检测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听写本课的部分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教师巡视,倾听,纠正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课文较长,一定给够阅读思考时间。
3. 梳理课文的层次结构。说明:课文层次结构参见教师教学用书。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做些引导。
4.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雷电颂”。随文学习这部分出现的生字词。
问题一: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仔细阅读,说说这两个层次分别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层,呼唤与歌颂;第二层,怒斥和愤懑。
问题二:阅读第一层,具体说说诗人呼唤与歌颂的是什么,各种事物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诗人呼唤________,希望________”这样的句式回答问题。
5. 朗读第一层,体会诗人呼唤与赞颂的强烈情感,读出语气、语调。
问题:阅读第二层,具体说说诗人怒斥和愤懑的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可以用“屈原斥责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回答问题。
6. 朗读第二层,体会诗人呼唤与赞颂的强烈情感,读出语气、语调。
7. 布置课后任务: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第三课时
1. 课前检测。抽测本课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 情境体验,走近作品中的人物。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关注舞台说明,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状况等。如:故事发生在夜晚的东皇太一庙中,室内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靳尚等人密谋要毒死屈原,而屈原却不知情;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系有长链。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危险境地,感受此时令人压抑的气氛。
3. 师生共读课文,把握诗人情感。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重点朗读“雷电颂”部分。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诗人的强烈情感。说明:利用学过的文学作品的朗读方法,结合对文本的体验进行朗读实践。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课文部分段落,以亲身体验告诉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带着真切的体验朗读。
4. 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分角色时,“雷电颂”部分可以分给若干同学读。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带着动作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朗读后进行评价,让学生交流朗读的感受。
5.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品一品,说一说好在哪里。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长短句运用等方面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