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文说明】
  这首诗分两节,前一节写“小时候”,后一节写“今天”。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认识是幼稚的。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只要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懂得“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无座数山就是通向理想之路,就可以把握全诗的意蕴。联想任何一种理想和奋斗,都会感到越读越亲切。事情往往是这样,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境界。失望是因为对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认识深化了,就可以战胜失望,乃至不再失望,就能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诗人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这首诗对人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概括,当我们经过一番奋斗不能实现理想因而感到沮丧的时候,想起这首诗,就会鼓起信心,继续奋斗,继续前进。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从孩子对未来美好向往方面深情导入。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
    要求学生听读时:体会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初步理解诗中“山”、“海”的意思。
  2、读后由学习小组讨论、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的意思。
     假如学生答不上来,或者答得不好,可以提示一下,找一找诗人自己是怎么说的。这是很容易找出来的:“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3、指导学生朗读:
    给诗句划分节奏──给相关文字标出重音──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互评。
三、探究式学习
  方式:自主、合作;教师指导。
  教师引疑:
  1、什么是“全新的世界”?
    提示: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
  2、举举例子,什么样的世界可以说是“全新的世界”?
     提示:假如学生说,我家搬进新房子,新房子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小区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住老房子那些年头,盼了一年一年,决盼望有朝一日住上宽敞漂亮舒适的新房子,那时新房子就是我心目中一个“全新的世界”,搬进新房子第一天,真有“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感觉。这样的回答就很好。从小家引向国家,今天我们这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半个世纪以前的革命前辈来说,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全新的世界”。中国人民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究“山”的含义也是这样,看诗中所说的“山”,联系实际生活,不难领悟,“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联系中国革命的历程很容易理解诗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真是翻过了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才终于攀上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上的最后一座山顶,看到了一个新中国。
  3、在学生正确朗读基础上品味诗的语言:诗中的感情是用非常凝炼的语言来表达的,请你品味下列诗句,可以在小组中交流。
    提示:答案参见《导航》。
   ⑴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提示: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⑵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这句中的三个量词用得如何?
   ⑶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⑷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
   ⑴ 在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吗?
四、小结
  激越的情感,显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让我们……
五、综合与创新
  1、《在山的那边》一诗中的探索、追求之情一定打动了你。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待着你去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2、诗有凝炼的语言,诗有美妙的意境,请你喜欢诗,平时多读诗,请你也写写诗,讴歌我们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⑵ 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⑴ 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⑵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⑶ 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
  3、德育目标:
    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2、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从诵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关键词语蕴含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一个山区孩子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了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
  投影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三、诵读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
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  )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明确,学生识记:
    ⑴ 凝成(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⑵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⑷ 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⑸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⑹ 痴想(chī):发呆地想。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3、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4、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如对诗歌中“山”与“海”两个鲜明意象的感知;对追寻大海中遭遇挫折但又富有坚韧、乐观的体会;对诗歌中“山”与“海”寄寓深层含义,是理想与挫折的象征等。
    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海”的深层含义是指理想的境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5、学生齐读,体味凝练而形象的诗歌语言。
四、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疑难诗句可能有: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归结:
   ⑴ 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⑵ “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⑹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2、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如有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补充: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
   ⑴ 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⑵ “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
   ⑷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⑸ 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3、学生表情朗读全诗。
  4、语言运用:
    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种告诉,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亮的特色。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4、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课前准备】
  让学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读”,并提出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认真听读。)

 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1、训练朗读:
   ⑴ 范读: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⑵ 学生齐读。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⑶ 学生自评。
    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⑵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评析: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诗歌体现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与探究,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发现的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了什么写法?师引导学生理解: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师引导学生理解:“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引导: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的含义。
    师引导学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6、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鼓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调动学生激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齐声读课文。
  7、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1、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谈启示,教师适当引导: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