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写活人物——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设计:于世龙(河北省沧县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1、能通过赏析经典肖像描写片段,掌握并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
2、通过当堂训练与互评充分理解“通过肖像描写,要能暗示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要能显示出人物的遭遇及生活经历”的肖像描写观。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投影
临渊羡鱼:(预习课)
一、导语: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你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笔下永恒的一瞬呢?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质疑:
1、我们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总结:肖像即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身材、服饰、神情、姿势和风度等。
2、你认为下面的肖像描写是否成功:
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对弯弯的眉毛,脚穿一双旅游鞋,身材不高也不矮,梳着两个小辫儿,手上戴一块塑料手表,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的同桌。——(学生习作)
3、你认为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导出:通过肖像描写,要能暗示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要能显示出人物的遭遇及生活经历。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学生日常写作中的失误入手,由浅入深,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的最终目的,为下面探究的理性思考做准备。)
三、探究:
(为新授课提供张本)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告诉我们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技巧。请阅读并分析下面的经典肖像描写,也可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经典的肖像描写,小组讨论探究:对人物进行肖像描你能从下面探究材料中得到什么方法?抓住一点,引用例句谈出你对该方法的认识,并以总结的形式呈现,准备课上讲解。
①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孙犁《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③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掏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④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
我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她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⑤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
(设计意图:该环节,意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文学经典,自行探究肖像描写的具体方法,先行自学,达到“先学”的目的。五个例子,涉及课内阅读(人教)四篇、课外阅读一篇,以作业纸的形式先期发给学生,意图引导学生向更广泛处阅读,小组提前预习共议。为课上张本。)
退而结网:(新授课)
1、回忆预习课所得:

我们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板书:以形传神)
(设计意图:“回忆所得”意图巩固并强化原有基础认知,为下面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做铺垫。)
2、探究内容课堂交流:
在陈述小组意见前,请注意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幻灯展示)

发言声音要洪亮,小组意见请说“我们认为”,个人补充意见请说“我个人认为”。

已经发表过的相同见解,除非有异议或补充,否则后面的小组或同学不再重复发言。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探讨”意图收集学生意见,汇总成方法、经验,教师于模糊处、遗漏处,本着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原则进行指导点拨。达到“后教”的目的。答案可能涉及:
简笔勾勒细节特征(面容、衣着、体态、姿势、配饰等)、画眼睛、一人多像、合理顺序、运用修辞、动静结合……重点揭示抓特征描写的方法。)
临溪而渔:
1、运用写作实践 (幻灯片)
人物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表现出性格、心理特点,所以肖像描写只
有把人物放入一定情境中才有意义。
情境:天色渐晚了,但你却因为贪玩而没能准时放学回家。你的母亲四处
寻找你,当你在家门口徘徊时,你的母亲回来了……
请结合情景对母亲进行肖像描写,表现母亲心境,不超过50字,时间限定为6分钟。
(设计意图:“运用写作实践”环节,为“当堂训练”,初步巩固所学。以情境训练增加写作训练的实战性,使训练具有实际意义、实际作用。,在课上点评2—4篇。)
2、展示互评自改(运用投影)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体现“联评联改作文教学”、“学生互批自改作文教学”课题研究特色,在写作评改中,积累经验教训。)
课堂小结:
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要掌握好这把钥匙,用……等方法打开一扇扇人物的内心之门,让他们成为我们笔下永恒的一瞬。
板书设计:
一人多像
                       简画特征
      
肖像描写       形象修辞
以形传神
                       合理顺序
                       侧面描写(全面细描…)
注:板书设计中的内容随课堂生成的变化而随机变换次序。
会议主题:2008年河北省初中新课改背景下学案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8年10月6日
会议地点:邯郸市三十一中
形神兼备,写活人物
——肖像描写写作指导课堂实录
                         执教:于世龙(河北省沧县实验学校)
于世龙:(PPT)同学们上课。
    同学(一起):老师好。
    于世龙:同学们好,我们走在大街上,行人匆匆,很多人的面庞像花瓣一样飘过,我们怎样把这些人的画面定格成永恒的一瞬呢?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描写当中的肖像描写。首先我们回忆一下节课和大家见面我们预习的内容,第三个问题,我们如果对一个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一起大声说:……
    同学(一起):身材,五官,发型,姿势……。”
    于世龙:很好,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一个人进行肖像描写,我们讨论了一个学生习作当中不成功的肖像描写的例子,共同研究:对一个人进行肖像描写的根本目的的是什么呢?大家自由的说。
    同学:身份、地位、………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
    于世龙:你来读一读。
    同学1:通过肖像描写表现出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还能暗示出人的身份及地位,显示出人物的遭遇,生活经历。
自评:本部分内容已经在前面的与学生见面中得以清通,故在课堂上进行简化处理,也算是“详略得当”吧。
    于世龙:话筒有点问题。很好,有的同学说老师你说的三个要能太多了。要能表现出,要能显示出……咱们简练点儿,三个“要能”其实表现人物的什么呢?(板书“神”)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肖像描写,写他的服饰、五官,写他的姿势等等,这些都是什么呢?这是人的外形,所以肖像描写的根本目的是“以形传神”(板书),大家重复这个词。
同学(一起):以形传神。
    于世龙:上节课大家对这一点理解的比较深刻,我们已经知道对人肖像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可怎么写呢?我们采一个什么方法呢?后面有5个肖像描写的例子,分到小组讨论,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大家把自己的意见自己说给自己听,先说一下。(生小声自言自语)
自评:此环节的过渡自我感觉比较满意,能达到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效果。
    于世龙:想一想说一说。说你自己的,不用管别人。重复一遍。(生大声自言自语)
自评:上节课见面时的学生没有全班来,很明显的,自己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学生明显在精神状态上准备不足,应当早预料,在课前想辙。现在出现空场现象,不得已出此下策。
    于世龙:咱们来之后,小组已经被打乱了。没关系,小组意见我们已经带来  ,下面我们进行探讨,在探讨之前,我来提这样一个要求。(PPT展示:“退而结网”,“要求”)第一发言声音洪亮,小组意见请说我们认为,这位同学笑了,对,要说“我们认为”,如果是个人补充意见请说,“我个人认为”。第二,为了节省时间,已经发表过的,相同见解,除非有意义或者补充,否则后面的小组或者同学就不在重复发言,听明白了吗?
自评:“我们认为”、“我个人认为”本是硬加上的,但在后面出现了很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作用,慢慢地学生就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认为”、“我个人认为”,情绪投入,我在内心里窃笑:都进套了。
同学(一起):听明白了。
    于世龙:声音要洪亮,下面交流我们的方法。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的意见。很好,还有没有。女同学非常棒。这位同学。
    小组1: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不对,我重说,我们小组认为,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用比喻的手法,还可以用重复描写,比如孙犁写的《芦花荡》那是老头子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就用了重复描写,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好象是我已经看到这位老人他的眼睛非常的明亮非常的尖利,还有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这是侧面烘托描写吧,应该是。一个尖尖的小船更写出了老头子的孤独。
    于世龙:很好,这个小组的方法获得很充分,其中提到了好几个,他说“重复”,重复强调人物当中的某一个特点,是这个意思吗?
    小组1:是:
    于世龙:是第几个例子?第一个,这个同学尤其强调了老头子。尤其是老头子眼睛,重点写眼睛,鲁迅先生把这种肖像描写的方法叫做“画眼睛”(板书“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把眼睛抓住,他内在的神就出来了。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自评:应当承认,这个意见纯粹是我牵强附会把学生给拉到我的预设上的,痕迹很重,让大家笑话了。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行肖像描写。比如第五个例子写罗敷。就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行者和少年见到她之后的表现,来烘托了罗敷的美。
    于世龙:请坐,我们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还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他举到了例子罗敷,罗敷长的怎么样?看那个男同学笑的,罗敷长的实在是太漂亮了。从哪看出来的?(齐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少年为何“脱帽着帩头”?”吸引一下,让罗敷注意我,呵呵。侧面描写能表现人的心理(板书:“侧面烘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其他小组呢?”
     小组3:我们小组认为还有第四个例子《我的叔叔于勒》中写父亲,第一段先是写“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不寻常一样”,后面“我的父亲脸色已经煞白,两眼呆滞,压着嗓子说…”这是进一步描写,先是苍白,再是煞白,然后是呆滞,也就是说人物的肖像出现多次,进而有了变化。
    于世龙:哪个同学补充?
    同学1:我个人认为这种描写方法有一种递进的关系,后者比前者印象更深刻。
于世龙:好请坐,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不止一次,可以多次,我们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多次肖像描写,由肖像描写之间的变化来表现这个人的神(板书:“一人多像”)。非常棒。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哪个小组或者某个同学。那位同学。
自评:以上几点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发言直击要害。后来我才明白,原因在于:学生对与上面列举的例子已经学习过,有积累。而后面《故乡》则学生还没学,于是理解上就出现了障碍。看来,语文的新体悟必须建立在旧积累上才最有效。
    同学2:我个人认为,第三个例子鲁迅的《故乡》,他们是对比的。由少年到中年,“他的脸色已经变成灰黄了”。
    于世龙:还有吗?
    同学2:还有头上的小帽子。
    于世龙:这个同学有一些胆怯,闰土少年的时候长什么样子?
    同学2:长的非常的瘦小,从哪看出来的?
    于世龙:你来说。
    同学3:少年的闰土是瘦小的样子,头戴一顶小毡帽,紫色圆脸,重点是什么?重点是
身材加长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成灰黄而且加深了很深的皱纹。
    于世龙:你说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大点声音。”
    同学3:变老了。
    于世龙:这位同学,你能看出什么?
    同学4:我能看出从中年闰土衬托出少年闰土的小巧。
    于世龙:少年闰土是什么形象?
    同学(一起):机智的,勇敢的。
    于世龙:少年英雄,中年闰土呢?
    同学(一起):更勇敢了。
    于世龙:更机智,更勇敢了?
    同学5:感觉他以前那种机智勇敢,现在就是又粗又笨的,感觉没有以前那么…那么……
于世龙:(接)没有那么好玩了,他麻木不堪了。请坐,这个例子出现也是一人多像,利用变化和对比,表现人物的变化。我们看到不仅是人物的外貌了,而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都变化掉了。很好。
自评:哎呀,这一番“导”可费了我老劲了,早知道,应当将《故乡》提前串讲一番。
    于世龙: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肖像描写,可以写身材五官、服饰、发型、神态,静态姿势,我要是写一个人的话,我是不是要把这些方面都写出来,从头到脚地描述他。
    同学(一起):不用。
    于世龙:谁能说你的意见。我要不要都写。
    同学6:我个人认为,不用都写,应该详略得当,侧重描写人物的特点。
    于世龙:侧重于人物的特点。能举例子吗?
    同学6:比如第二个例子,鲁迅的《故乡》,我念一下:“我吃了一吓……。”
    于世龙:这个抓住了哪些特点。
    同学6:他抓住了她的五官是凸颧骨,薄嘴唇,还有静态的姿势,是两手搭臂间,张着两脚。
    于世龙:好请坐,这是什么,凸颧骨。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的是故乡当中杨二嫂的描写,鲁迅抓住了人物的重点,凸颧骨,薄嘴唇,嘴唇特别薄,说明什么?抓了一个静态姿势,两手搭臂间,跨着,张着两脚。通过这几个特征就能彰显出杨二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一起):尖酸刻薄、刁钻自私。
自评:有了前面的“导”,果然这一环就顺利多了。
    于世龙:很好。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把他有特点的地方,描绘出来就可以了。我们把它称为“简画特征”(板书:“简画特征”)。几个地方写出“神”就能把这个人的全貌展现出来了。很好,下面我们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总结一下方法:包括画眼睛,侧面描写,其实说的这些是正面的;一人多像,使用多肖像,通过变化和对比来表现人物;尤其我们最常用、最实用的,也最好用的是简化特征,不要求特别的面面俱到,那得浪费多少笔墨啊!我抓一两点出来那显得我水平更高,我们现在手里有“网了”,开始抓鱼。(PPT展示:“临溪而渔”,“情境”)大家看这个情境:天色渐晚了。你因为贪玩没有准时回家,你的母亲四处寻找你,当你在你家门口徘徊时你的母亲回来了。请结合情境对母亲进行肖像描写,表现母亲此时的心境。时间不超过6分钟。下面大家开始。
(6分钟写作)
     于世龙:写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给我。马上就要收笔了。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咱们让一个同学清楚的给大家读,当中思考一个问题。注意听,你觉得这个同学的这一段肖像描写成功之处在哪里,听明白了吗?
同学(一起):明白了。”
    于世龙:没听清。
    同学(一起):听明白了。请你来。
    同学7:回头一望,发现妈妈今天出门没有精心地化装而是素面朝天,也没有穿上街时才穿的衣服,而是……。
于世龙:太有生活经历了。请坐。你们觉得这个同学那些地方很成功?
自评:本来此处设计为“展台展示”,结果人家的多媒体教室无展台,只好变“展”为“读”,以后费了不少时间。
    同学8:写妈妈脸上的东西的描写,没有化装,脸上又粘着面。
    于世龙:好请坐。还有没有其他意见?你认为他还有哪些地方比较成功。
    同学9:他的妈妈衣着没有精心的装扮过,而是穿着家居服在门外等着他。
    于世龙:服饰上使用对比。还有吗?咱让这位同学再读一遍,另外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同学写的片断当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可以改正。
    同学7:回头一望发现妈妈今天没有出门……”。
    于世龙:你们觉得这个同学哪个地方可以修改的更好?
    于世龙:这位同学
    同学10:“你死哪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让我这么操心啊?”改成“你这个孩子怎么让我这么操心啊?”。
    于世龙:听起来文明一些。这是妈妈说的话,不过大家明确一点:妈妈说的话,是不是肖像描写,是不是?
    同学(一起):不是。”
    于世龙:是语言描写。今天我们在谈论肖像描写有不妥的地方呢?
自评:学生有了其他方面的修改,可见前面对肖像描写还是突出的不够,当时心里很惭愧。
    同学11:应该把脸“红扑扑的”改,其实就是满脸大汗,同学家挨个的找,因为很累吧,改成满头大汗吧。
    于世龙:改成满头大汗以体现妈妈心理的紧张和着急。
    同学7:人家着急有的是流汗,有人是脸红啊,那不见得非得流汗啊。
    同学11:脸红是憋的,慌才脸红了。他那是紧张,从同学家走回来,热的,然后又累。应该是满头大汗不是脸红。
    于世龙:这样,咱让妈妈“脸红扑扑”,再加“满头大汗”,行吗?不过刚才这位同学谈到一点,妈妈生气时气的脸红吧?
    同学7:这就是我妈和别人的妈不一样的特点。
    于世龙:很好,通过脸色去表面妈妈的心境,非常不错。再听其他同学的。
自评:这是当时那节课上最激烈的一个场面,两个学生剑拔弩张,听课教师也非常投入。可惜,自己当时应变不够,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结果两个人都不服气。下课后才想,其实“红扑扑”用起来有歧义,当时却想不到,惭愧。
    同学12,来到母亲面前,母亲一只手插在腰间,另一只手指着我,脸色就如打闪电那样恐怖,我意识到,暴风雨已经不远了。
    于世龙:请坐,这个同学你认为他的那些地方写的比较成功。你认为?
    同学13:我认为他写他妈妈的肖像描写的时候还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用比喻或者是别的一些修辞方法,比如说那个地方“脸色就如打闪电般那样恐怖”。
    于世龙:就如打闪电那样恐怖。
    同学13:恩,表现出妈妈对他的焦急也是一种关心。
于世龙:对了,这个同学说,这处地方体现出妈妈对你的关心和担忧,我怎么没有看出来,肖像多可怕。
   同学12: 因为关心他所以才去骂他,担心他不回家,怕出什么事,侧面表现出关心孩子,
    于世龙:那肖像怎么表现的?
    同学12:就是侧面表现出来的。
    于世龙:这位同学谈得很好。刚才我看到,有些同学写什么:妈妈看到我极端的生气,非常之恐怖,脸色狰狞。同学们请注意一点:这个时候妈妈很担心,而且对是你很关心,可是我没从你们的文字中感受到啊。咱们怎么去写妈妈焦急还又关心你呢?大伙先想想:妈妈怎么表现,妈妈很担心我,与此同时伴随着焦急和愤怒。
自评:说实话,自己当时内心里比较气愤,因为我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自己的妈妈写成了“魔鬼”,他们居然不能体会到妈妈的爱?于是有了上面的一番“点拨”,课后很获好评。
    同学14:可以写,当他妈妈见到他的时候“长长舒了一口气,并且责备的口气去问他”。
    于世龙:长长了舒了一口气,用责备的语气。但肖像怎么表现?
    同学14:“眼睛里头透出一丝的烦乱和着急”。
    于世龙:好请坐,这个同学已经很接近了。他能刻画母亲的眼睛。我们还有更好的吗?
同学7:可以这样进行写,“在母亲看到我的那一刻,原来紧皱着眉头稍微放松了一下,可是下一秒钟,眉头再次拧起。”看到“我”时觉得“啊,已经回来”,所以眉头稍微舒展一些,但是他还要责备他,不能是这样的溺爱,所以又皱起来了。给“我”一副严母的形象。
自评:当时听课老师纷纷发出赞叹,很多老师鼓掌。我自己也觉得心里美不劲儿的。
    于世龙:对,家法伺候,呵呵。这位同学的改写有了眼眉和眼神的变化,原来是紧缩,着急,一看他放心了,但是不能给好脸色,下次再跑了怎么办,这个地方刻画的非常好,特征表现很好。另外原来的文字中涉及到一个地方,说:“母亲会一手插在腰间,另一只手指着我”。
    同学14:这是姿势
    于世龙:这个姿势好不好?一手插在腰进,一手指着我,(师做动作)不许笑,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这位同学。
    同学12:我觉得他这样写有点不好。
    于世龙:你觉得怎么样写很好。
    同学11:(犹豫)应该写母亲正朝着我走来,一只手指着我…
    同学12:(急忙提示)已经到门口了。没法走了。
    于世龙:(附和)已经到门口了,没法走了。
    同学11:应该说两手插在这吧。(掐着肋叉)
    于世龙:你接受吗?
    同学12:不接受。
    于世龙: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
    同学12:因为母亲把那种焦急转化成特别恐怖的那种神情。很恐怖的。
自评:自己又忽然感觉很可怜,感觉妈妈们很可怜,学生在心底里就是认定了妈妈们就是魔鬼呀。情感目标还需渗透。
    于世龙:可以这样。妈妈找很长时间,很累啊,我们可以让她捂着肚子啊,或者是扶着腰啊,驮着背啊,然后再换个眼神就更传神了。
    好了,我们分析了他的成功之处,也分析了商榷的地方,今天咱们具体的学习了如何进行肖像描写。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要好好掌握好这把钥匙,打开一扇扇人物的心灵之门,让他成为我们笔下的永恒,感谢大家,下课。
    同学(一起):老师再见
    于世龙:同学再见。
综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落实较为到位,学生情绪投入。课堂有亮点。细节处理不够的当,调侃过多,个别环节费时,处理不够合理。多了不说,留给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