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儿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教师出示思考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
  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学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好!(学生一起鼓掌)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学生朗读诗句。)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几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加大音量)不够洪亮!有没有?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读得很好。)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教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背诵。)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学游泳,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攀过这座山。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终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顶,取得了第一名。读了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不知什么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做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伴随我的将永远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比赛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练习,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获班上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见大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练习是,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点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