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录】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欣赏画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月亮”进行了想像和描绘,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屏幕显示《嫦娥奔月》的图片)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
  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而且读得非常认真,把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已经作了标记,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抢答题)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准确,应该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师:非常好。第2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生: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师:这位同学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生齐答:阿姆斯特朗。
  师:第3问,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生:阿波罗11号。
  师:第4问,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哪国的?
  生齐答: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第5问,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非常聪明,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师: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分组开始朗读课文,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登月示意图)
  师:你们小组概括能力很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屏幕显示)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飞船向月球飞去;
  3、登月舱登月成功;
  4、飞船返回地球。
  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师:齐读11节,思考(屏幕显示)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
  生: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
  师:回答很好。
  “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很有逻辑性,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宇航员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
  生: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安装了各种仪器;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师: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生: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生: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
  生:人类登上月球使梦想变成了现实,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登月的过程和意义有了一些了解,但你一定还有很多好奇的问题弄不明白,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老师还是希望你们大胆地把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课后通过到网站、图书室查资料,向科技人员询问等方式寻找到答案,下面开始。
  生:81页第5节说:“此时,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那么他们就没别的压力吗?
  生:肯定有,他们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月球,心理压力会很大。可是文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身体上的压力。
  生:83页14节最后说:“登月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于是它被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这不增加了太空垃圾吗?
  生:人类第一次登月,丢在太空中的登月舱就一个,对那么大的宇宙来说这不算什么,以后多了可不行。
  生:一个也可能造成危害呀!
  生:课文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历时195个小时,8天多,他们在船中能睡着吗,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
  生:那飞船万一飞不回来怎么办?
  生:飞船怎么制造的,它怎么能那么准确地飞来飞去呢?
  生:飞船的速度那么快,宇航员会是什么感觉?
  生:书上说月球上白天温度很高,晚上又很低,人能受得住吗?
  师:好了,还有很多同学也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揭开这些奥秘。问题提到这里。
  (请看课本第二页图片)学习本课后,你是否想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呢?
  生:想到,今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到了太空。
  生:我国是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师在屏幕上放“神舟五号”升空的照片;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
  生: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怀着敬佩与好奇的心情,重温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征服月球的伟大壮举,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那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问同学们,此时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非常自豪,人类很了不起,没有干不了的事,将来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去。
  生:学习这篇课文,我感想很大,科学家已经做成功的事,我听起来却觉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想象,自己的知识水平太低了,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将来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生: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很失望,虽然我们国家今年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很大一段距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认识,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利用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途径,整理《月球奥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纸分类抄清。下课!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