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惊叹。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学习本课,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鉴赏、口头表达等学习活动中来。因为文言文多数课文有背诵要求,所以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为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
2.概述文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观。
能力目标:
1. 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 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鉴赏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 13:39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1.导入 2.诵读 译文课文质疑赏析拓展 | 欣赏一组有关三峡四季景色的图片 ,提问学生,这是祖国哪个地方的景色?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记得吗?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走进郦道元的 《三峡》。教师激情朗诵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朗读停顿及感情的把握。检查预习。学生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提出来。 1. 为什么先从山写起?2.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3. 为什么把春冬季节放在一起写?4.从作者对三峡景色的描绘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教师提问:散文的赏析,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同学们针对这些方面,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分析。在本文中找出与《早发白帝城》内容相关的句子。如果我们全班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 学生 会回答三峡,也会说出《早》也写的是三峡的景色。学生齐读和个读结合,第二段的节奏学生把握不好,教师指导。 其他同学解决。教师补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者对祖国的赞美。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教师结合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要点。学生:修辞、炼字、动静结合、对比、结构、托物言志。修辞:对偶、夸张。炼字:“七百里”,写山的长;“林寒涧肃”,写秋季三峡给人的感觉是凄凉…… 学生各抒己见,能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原因。 |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看图片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把旧知联系起来,为下面的拓展做铺垫。 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缺乏情感,齐读辩读音,个读把握节奏、情感。 学生积极参与, 既避免词句落实占用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环节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通过阅读课文,熟悉内容。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此环节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板书设计 | ||||
三 峡郦道元赏析方法:修辞、炼字、动静结合、对比、结构、托物言志。思想感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一课时,课前利用早读有半节预习。预习的内容是课文的朗读以及课下注释的词语。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即赏析文言文的方法,在课堂上能把方法渗透给学生,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阅读技巧,这也符合现代文言文的教法,既有文,又突出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不能忽视,尽管课前预习了,但学生对朗读的要求还是不能完全掌握,出现这种原因,一个是以前就缺乏朗读技巧的训练,二是读的少缺乏语感,我认为要提高朗读训练,教师要范读,要多指导读,这样会很快提高朗读能力。
以前的古文课,我只停留在课文上,课文内容讲授结束学生就在课堂上背,但是没有重视拓展练习,一个原因认为这种练习作用不大,可有可无;二是觉得学生不会表达,语言词汇贫乏,但在这节课上,我发现学生表现很不错,学生都能说出哪个季节去三峡的原因,他们没有说秋季,我问为什么,学生说秋季太凄凉了。我对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内容有点多,有些地方讲不透。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朗读和赏析作为重点,课堂安排再紧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