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24课《散文诗两首》之《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24课《散文诗两首》之《荷叶 母亲》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师:王佩        学校:保安中学
教材分析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好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者、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交流、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赏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难点:1、赏析文章,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2、学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5 07:37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毛阿敏演唱的《烛光里的妈妈》
二、            走近作者
三、            初读感知:
四、细读品味
五、美文再现
六、情感升华
七、拓展延伸
1、播放朗诵带
2、纠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在各个环节里预设一些问题供同学探讨。
4、适时的予以引导和鼓励。
1、有感情的朗读。
2、思考与探讨老师所预设问题。
3、写对母亲的赞歌。
不仅仅是为学课文而学课文,更要体会那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母爱的赞歌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深与否予以客观及时的评价。
2、对母亲的赞歌抒写的深沉的予以高度表扬。

教学反思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如果只停留在教材,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我就不失时机地把互联网资源与教材做到整合,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课外徜徉在互联网资源这个浩瀚的“书海”中,不断地充实武装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地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