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
段承校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擅长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灵魂与超越等),他一直致力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对人们心灵的历程与磨难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常将哲理寄寓在童话故事或凡人俗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思。《人生寓言》(节选)就选取了周国平的两则寓言,令人读后受益匪浅。
《白兔和月亮》
一只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渴望一生与月相伴。而当诸神之王慷慨地将月亮赏赐给它之后,本应欣喜异常的白兔却从此丧失了原本赏月的恬淡心境,在紧张不安中,它请求诸神之王取消了这个赏赐。
这个故事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理解: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怎么反倒不快乐了呢?而当你联系上面的那个例子,或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体验,你就会想通其中的道理。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但权势和财富也可能会成为你的精神负担,患得患失,你可能从此变得不再快乐。因此,当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它赏月的快乐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而寓言中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人会提出质疑:“作者是教我们万事随缘,什么都不要去争取吗?”在课文里白兔得到的不是月亮,而只是一根白菜或胡萝卜,这种得失之患还会存在或还会那么强烈吗?由此我们领悟到,作者不是劝我们什么都不必拥有,而是让我们拥有自己能够拥有的东西,不要处心积虑地强求,不要过分地贪婪。
在这则寓言的结尾提到人类,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应该说,白兔是个智者,因为它懂得取舍。那么,迄今仍沉浸在对无尽利益苦苦追求难以自拔的人们,是否清醒了呢?
落难的王子
段承校
生性多愁善感、脆弱异常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终于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可见:为众人所惧怕厄运并非一无是处,它拥有着奇特的功效──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这则寓言短小精悍,但其构思却颇为巧妙:
1.故事将主人公设计为一个脆弱王子,尊贵的生活与落魄的日子、先前的脆弱与后来的坚强对比极其鲜明,突出了厄运磨练人的意志的主题。
2.故事用第一人称,“我”与王子不但同时代,而且亲眼见过王子,与王子对过话,这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寓言阐述的道理更令人信服。
3.故事的结尾似乎是开头的延续,使故事及其揭示的哲理意蕴深刻,令人回味久长。
4.“天哪,太可怕了!”贯穿故事始终,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更勾起人们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令人警醒。
《白兔和月亮》讲解
周国平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含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落难的王子》讲解
周国平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白兔和月亮
吕莉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积累掌握“慧心”“嬉戏”“风韵”“慷慨”“厄运”“心旷神怡”“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突如其来”“异国他乡”等词语。
2.了解寓言大意,能复述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及复述故事准确概括寓言的寓意。
2.揣摩《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的王子》奇妙的构思。
3.通过仿写寓言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抛却功利的审美心态,以及培养其战胜厄运的坚韧意志。
二、教学步骤
白兔和月亮
1.导入
(可以从与故事有关的名言入手,引出寓言故事;也可以从故事讲述的道理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从寓言的特点谈起,引出故事。)
2.检测预习的字词。
3.初读课文,复述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试着复述故事,并说给同桌听。
(3)分小组开展小型讲故事竞赛,学生自己评点。
4.再读课文,领会寓意。
(1)集体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故事寓意。
(3)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可提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寓言结尾提到了人类有什么用意呢?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中作者是要我们放弃欲望和追求,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5.三读故事,品味语言。
(1)学生默读故事,勾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或语言优美的句子。
(2)集体交流讨论,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训练朗读技巧。
(3)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6.回顾全文,再品内涵。(可由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或学生跟录音轻读,体会文意)
落难的王子
吕莉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积累掌握“慧心”“嬉戏”“风韵”“慷慨”“厄运”“心旷神怡”“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突如其来”“异国他乡”等词语。
2.了解寓言大意,能复述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及复述故事准确概括寓言的寓意。
2.揣摩《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的王子》奇妙的构思。
3.通过仿写寓言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抛却功利的审美心态,以及培养其战胜厄运的坚韧意志。
二、教学步骤
1.自由朗读,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与第一则寓言的寓意比较一下)
2.一学生范读,众人品评。
思考: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是否在告诉我们“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分组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教师提供引导性问题:
(1)文中的王子有多么脆弱?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2)寓言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一个脆弱的王子?为什么把最凶险的事情都加在他的头上?
(3)故事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为什么有这个人称?
(4)文中哪一句话贯穿全文?它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积累语言材料。
5.教师提供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完成练习。
人生寓言
段承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有人说“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克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寓言
师: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狐假虎威、东施效颦。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生3: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东施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作家严文井曾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东施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1.检查预习(多媒体投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2)解释下列词语:心旷神怡 慧心 泯 厄运 得失之患 闲适
师:有哪位同学试着读出以上字词正确读音?
生1:窖jiào、泯mǐn、厄è、禀告bǐnggào、皎洁jiǎojié、风韵yùn
师:回答全对,下面再请这组同学解释词语。
生2: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生3: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生4: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生5:泯:灭,丧失。
生6: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生7:厄运:不幸的命运。
生8: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生9:闲适:清闲安逸。
师: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
2.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师: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生5: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生9: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师: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再回头看一看那句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生12: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落难的王子》。
(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师:下面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交流你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
生13: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师:这样的才是真心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里了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师: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到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师: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定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俗语以自勉。
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师: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与“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四、课外拓展延伸
师: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魔袋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像一座桥梁,带领我们渡到彼岸;寓言还像一把钥匙,引着你走进神奇的世界。如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东西,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外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