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说课稿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
  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简要概括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后引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喜剧。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研习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解说:让学生充分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的欣赏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
【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人扣,令人欲罢不能。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开端便剑拔弩张。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总结】
  在欣赏品味中注重分析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在话剧中,故事的发展就是靠戏剧冲突的发展来完成的,人物性格也是在冲突中完成的。
【吴静萍老师对《威尼斯商人》一课的点评】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的各的精彩。
  楼老师,是我们的老前辈,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在教学时给我的总印象:设计的几个教学板块井然有序,师生互动,教风学风扎扎实实,没有搞花里胡哨。要说他这堂课的亮点和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戏剧特点教学。“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本课所选的是“庭审”一场,它的主要特点是戏剧冲突尖锐,气势扣人心弦,语言更是精妙经典,可以说沙翁的这场戏把话剧的特点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单元的目标明确指出: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设计体现了单元目标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也把握的准。
  2、充分的教学预设。整堂课中教学过程清晰,读(整体感知)赏(自主探究)悟(个性体验)三个板块的预设很合理,操作过程也很自然,与学生学习常态保持一致,从整体感知到自主探究,再到个性体验,有层次感。
  3、语文是一门最富感情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是感情丰富之人,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我们的楼老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善于创设情境,煽动学生情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
  4、重视朗读。课堂上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如果说不足之处,楼老师课堂上虽然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也进行了推荐性的范读,重视了朗读,但是,我认为,既然安排了这个环节,那么为了照顾到实效性,读后最好能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评价,由学生自己来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评后再读。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再老师进行指导,学生悟一悟。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老师的架空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人物的个性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和语言学习活动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协调地统一起来。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